政府明确严禁官方活动供酒 安华严厉警告张庆信不得再犯

(吉隆坡7日讯)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表示,《城市翻新法案》的问题并非展延提呈与否,而在于法案的方向与内涵。一项影响深远的城市翻新法案,若未厘清其适用范围与执行机制,再漂亮的包装也可能成为空洞的政治工程。

马汉顺发文告指出,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必须直面社会的核心关切。民众最想知道的,不是何时提呈,而是法案要如何翻新城市的未来。

马汉顺提出7个具体问题,前两项是公众早已关注的焦点,后五项则是政策盲点中更值得部长思考的关键:

一、翻新法案是不是只用在翻新残旧的组屋?若仅局限于公共住宅区,便容易被视为“房屋翻新条例”,而非“城市翻新法案”。但是,一旦涉及商业、教育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整体翻新,将会影响多少民众的生活?

二、翻新法案可不可以用于翻新组屋以外的空间和土地?例如新村、城市内的国民学校、私立学校,甚至大专院校,是否能纳入翻新范畴?这些地点同样承载公共价值与社会记忆,一旦划入市复兴的版图,谁来支付预算?

三、谁来定义“翻新”的标准?是以建筑物年限、结构安全,还是经济效益为主?若由开发商主导定义“老旧”,就可能引发利益冲突,导致“翻新”变成“重划地段”的借口。

四、居民与地主的同意门槛是多少?过去多个国家都在“强制征用”与“居民同意”之间挣扎。马来西亚是否拟定清晰比例?若居民意见被忽略,都市翻新可能演变为社会冲突的新源头。

五、历史建筑与文化街区是否受到保障?城市翻新不能以“发展”之名抹去历史记忆。若没有明确的保护机制,新村、老街区、甚至传统市集都可能在推土机下消失。

六、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的权责如何划分?城市翻新涉及土地、规划与社区管理,若条例未清楚界定层级,便会陷入“中央指示、地方无力”的困局。

七、公众监督与透明度机制何在?法案是否规定必须公开项目评估报告、征询公众意见、并设立独立审查委员会?唯有阳光机制,才能防止滥权与裙带利益。

马汉顺指出,倪可敏若真要打造一部“全民城市翻新法”,就不能让沦为发展商利益优先法。城市翻新应是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核心、以透明为底线的制度工程,而非一场短暂的政治秀。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