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9日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推出2035年钢铁业路线图 (SIR2035),为大马钢铁业稳定、重组和转型提供“循序渐进的路径”。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说,该路线图列出15项战略,制定分阶段战略,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增强韧性,并根据全球脱碳趋势重新定位业界,实现永续增长。
“SIR2035规划了3个阶段的15项主要战略。短期(未来两年)的重点是稳定,即管理过剩产能、重组执照框架、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者,同时确保国内原材料供应,并为脱碳奠定基础。”
他今天在SIR2035推介礼、东盟钢铁政策制定者会议及2025年东盟钢铁论坛上发表上致词说,该路线图引领2027至2035年转向转型模式,加速碳排放机制建设,发展低碳生产基础设施和标准,并重新投资新技术以提升产能。
“2035年之后,我们放眼到了2050年实现钢铁业的全面绿色化,调动人才和资本,保持大马钢铁业的竞争力和韧性,并履行净零排放承诺。”
他指出,SIR2035与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和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相辅相成。
东姑扎夫鲁说,大马钢铁业面临严重的供需失衡,国内预测数据显示,到了2030年,上游产能可能达到4080万吨,而内需仅为1470万吨。
“这种差距凸显了产能过剩,即资产利用率低、投资回报率低,以及(市场)竞争力和韧性减弱。”
“钢铁仍是大马碳排放最密集的领域之一,这使我们面临监管市场壁垒,脱碳已成为环境和经济上的必然选择。”
东姑扎夫鲁强调,东盟的钢铁需求稳步增长,2023年东盟六国的表观消费量将达到7400万吨,接近疫情前2018至2019年8000万吨的峰值。
不过,东盟钢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逾6亿吨,大多数正在寻求东盟市场,而预计在2025年,东盟区域的钢铁需求会达到8000万吨。
“情况与理想相去甚远,东盟长材产品供应过剩,而扁平材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这种不平衡扭曲了我们的市场,并给东盟钢铁业带来了过重的负担。”
他强调,脱碳和绿色钢铁义务等新监管措施的推出,以及倾销和转运等不公平做法,进一步加剧这些挑战,包括美国对钢铝加征的232条款关税在内的关税负担,也将对东盟主要钢铁生产商产生严重影响。
展望未来,东姑扎夫鲁说,大马期待与东盟携手合作,将计划转化为成果,将愿景转化为行动,打造具竞争力、公平且面向未来的钢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