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城11日讯)教育部旗下各学校所发生的霸凌案件,自2022年以来节节攀升,其中七成的霸凌事件出现在中学阶。
人权委员会儿童事务专员法拉妮妮指出,霸凌案件持续增加,清楚显示这已非零星个案,而是需要在政策与执行层面严肃介入的问题。
“我们不能轻视霸凌问题,它不仅威胁儿童的安全与福祉,更会对其情绪发展与未来造成长远影响。”
首相署法律事务组(BHEUU)今日举行反霸凌市民对话会,法拉妮妮在进行汇报时说,根据《2022年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数据,有26.7%学生曾因外貌或脸型遭到嘲笑。
此外,有16%学生曾被开带有性意味的玩笑、评论、手势;有13%曾被蓄意排除于活动之外或完全被忽视;有11.7%曾因种族、国籍、肤色而被取笑,另有20.2%涉及其他形式的霸凌。
这项调查访问了超过3万名年龄介于13岁至17岁学生所得出。
她提到,针对霸凌行径,马来西亚目前仅依赖校规与一般法律,尚未出台专门的法令。
“这就是反霸凌法案如此重要的原因,霸凌案每年都在增加,对儿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忧郁、逃学,甚至自杀的风险。”
根据学生品行系统(SSDM)统计,在2022年录得3883宗霸凌案,隔年激增至6528宗,并在去年进一步上升至7681宗。
其中以中学占最高比例,在2022年录得3064宗,之后两年则分别是5418宗与5689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