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打丁宜8日讯)首相署(法律与体制改革)部长拿督斯里阿莎丽娜表示,东盟成员国必须消除阻碍儿童获得司法公正的障碍,并透过更强有力的法律援助机制共同保障儿童的权利。
她说,司法公义绝不能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而必须是人人都能享有,尤其是儿童。当前仍有太多障碍阻挡在他们面前,包括距离、费用、缺乏认知。
“因此,法律援助必须成为桥梁,确保每个孩子的声音都能被倾听和保护。”
阿莎丽娜昨晚在迪沙鲁出席《2025年东盟儿童法律援助公约》开幕仪式上,如是指出。
她说,此次会议不仅仅是一场会议,更是守护、赋能并维护东盟区域每一名儿童尊严的承诺。
她强调,马来西亚国会在8月份通过2025年法律援助与公共辩护法案,已迈出了重要一步。
她指出,新法保障所有涉及刑事案件的儿童均获得正当辩护,将法律援助延伸至所有儿童,不论国籍。
“同时也是我国首次在法律援助局之下引入公共辩护服务。”
阿莎丽娜指出,尽管东盟各国已推出流动法律诊所、少年法庭及义务律师网络等创新措施,但儿童获取司法公正党机会仍然存在差距。
“因此,本大会对于分享最佳实践、加强跨境合作以及建立儿童友善法律援助框架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从对话走向行动,包括制定东盟共同标准、培训法律专业人员、营造安全的法律环境,并在家庭之间传播法律知识。”
这场由首相署法律援助局主办的为期3天会议,是马来西亚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主题“包容与永续”下的重点活动之一。
会议内容涵盖儿童在民事、刑事及伊斯兰法庭案件中的法律援助、国际与国内层面的儿童相关法律问题,以及扩大司法途径与将东盟法律援助倡议纳入各国框架的策略。
共有7个国家包括马来西亚、汶莱、菲律宾、柬埔寨、新加坡、东帝汶和越南参与会议,共16名代表提交了关于儿童法律援助机制、经验和想法的论文。
我国与会代表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讨论议题涉及面对刑事指控的儿童、受害儿童、作为证人的儿童,以及其他儿童权益相关事宜。
预料最终成果将包括强化区域合作的具体措施,以及建立共同标准,以进一步提升东盟各国对儿童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