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民主行动党怡保东区国会议员李存孝认为一个国家的建立,不仅靠砖石和法律,更仰赖人民的品格与文化。
“我们所追求的,不止是干净的街道,更是一种有品德、有修养的公民社会。”
李存孝昨日在国会参与《2025年固体废料管理及公共清洁(修正)法案》的辩论时指出,虽然该法案新增条文给予法院权力,除罚款外可判处不超过12小时的社区服务,但若执法仅停留在表面,恐怕只是“扫地做样子”,流于形式,难以达成其“以教为本”的立法初衷。
提出4项关键关注
他特别提出4项关键关注,要求政府在法案后续实施中必须严肃对待。
1.推动全国一致的执行标准,提升社区服务的教育价值;他建议政府在后续细则中,设立一个统一的社区服务执行框架,使全国各地的落实方式具备一定的一致性与质量标准。
“若能设立一套中央协调机制或全国性指导手册,将能确保无论在哪一个县市,社区服务都不仅止于形式,而真正成为公共教育的一部分。”
2.赋权法官与执行机关,保障特殊群体的参与尊严。他说,为了确保法案的人文精神得以全面体现,建议在执行细节中进一步明确对年长者、残障者等群体的柔性考量机制。
“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法官的酌情裁量权,以及为执行官提供专业培训,确保每一项社区服务安排都兼顾公平与人道。”
3.结合全民教育与公共沟通,打造共识型法治文化;李存孝指出,为了让人民理解并认同法案精神,建议政府同步推出一项全面性的公民教育与宣传计划,让“清洁是责任”、“服务是荣誉”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与媒体、学校、公民团体合作,可形成跨部门、跨阶层的环保文化运动。
4.促进州际合作,推动全国性采纳与落地实施;他说,虽然目前法案适用于已接纳《672号法令》的州属,但若中央政府可与尚未接纳的州属开展积极对话、展示成效、分享执行经验,将能促成更多州属愿意加入,共同朝向“全国一体、全民参与”的环保愿景前进。
他指出,这项修法若能以公民教育为核心,将‘社区服务’化为‘社区养成’,那么它将不仅仅是法律文本,更是一面反映文明进程的镜子。
“勿以罚为名,压其心志;当以德为本,启其良知。”
李存孝语重心长地呼吁政府从根本教育著手,将社区服务的精神植入下一代心中。
他强调,马来西亚若要成为一个真正先进的国家,不能只求干净给外人看,更要让干净成为人民的生活方式。
他说,“洁净是信仰的一半(Kebersihan itu separuh daripada iman),我们若能在法律之上,建立信仰与文化的洁净观,那将是国家迈向文明跃升的真正起点。
他表明支持此法案,但更期待它不仅立法成功,更能文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