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2025年第二系列总稽查司报告》揭露,国大医院(HUKM)为了节省成本,在采购用于癌症治疗的器材时选择维修费报价较低的公司,结果因该公司延迟交付相关设备而影响了病患的治疗。
根据《2025年第二系列总稽查司报告》,编号为0074062-D的中标公司本应于去年9月18日交付放射治疗系统的直线加速器(Linac)及其他辅助设备,惟截至1月17日稽查结束时,相关设备尚未运抵医院。
“这一情况也影响了国大医院的服务,而治疗延迟影响了20名患者的存活率,他们被迫等待一至八星期的治疗。”
根据报告,中标公司曾于去年6月申请将交付时间推迟至今年2月12日,并获得了院方批准,然而该公司于去年12月再次申请延期,但并未说明具体交付日期,因而遭到院方拒绝有关申请。
国大医院现已改名为端姑慕赫力兹医院(HCTM)。
报告说,造成此次设备延误交付不仅是公司的问题,医院招标委员会亦同样存在问题。
报告指出,尽管中标公司在招标过程中通过了基本评估,但前期审标小组、技术评估小组和财务评估小组均未建议委任该公司。
“然而,国大医院招标委员会仍以该公司在评估中获得90.36%评分、以2200万令吉第二低报价和每年96万令吉的最低维修费,选择了0074062-D公司,而其他报价公司的最低维修费为每年109万令吉。”
不过,总稽查署对上述解释并不满意,特别是考虑到另一家编号为0050470-K的公司报价仅较中标公司高出37万令吉,而其技术评估得分为98.05%,是众多投标公司中的最高分。
另一方面,总稽查署也揭露国大医院存在另两项招标问题,分别是膳食供应合约和电梯升级工程。
在膳食供应方面,医院招标委员会把一份2560万令吉的合同,授予一家缺乏经验、没有清真认证、且并未获得财务评估小组推荐的公司。
同时,在电梯升级工程方面,招标委员会则将一份价值1080万令吉的合同,授予一家编号为0726241-U的公司,但该公司曾有过问题工程,不符合重大工程合约的投标指南。
尽管院方声称,该公司的许多工程实际上仍在按时完成,但稽查署认为,鉴于该公司有不良记录,因此招标委员会理应从一开始就不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