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讯)马华副总会长兼经济与中小企业事务委员会主席拿督刘亚强强调,马来西亚欢迎外资,但外资进驻必须是共赢的过程。

他透露,近期多个行业纷纷反映,外资以极低成本价格倾销本地市场,已对本地企业造成极大压力,甚至出现“被逼出局”的现象。

他以近期大量超低价进口汽车涌入本地市场为例,强调这不仅对我国汽车生态体系带来极大冲击,甚至已出现装配厂关闭、零件供应商倒闭、工人失业等连锁反应。

他警告,类似现象正逐步蔓延至其他行业,形成更广泛的产业威胁。

“这是一个危险信号。本地企业正被挤压在价格战夹缝中生存,而真正受惠者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人民与企业。”

他以泰国为鉴,在开放免税进口电动车及推行高额补贴后,短时间内引发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及价格恶性竞争。许多中小型本地零部件供应商难以为继,被迫停工或大规模裁员。根据业内分析,若无法在未来4年内实现转型,该国零件产业恐将全面瓦解。

“大马是否也在步上同样的轨迹?我们是否正朝著工厂关闭、失业上升的方向前进?”

他指出,澳洲早在数年前就全面终止本地汽车制造,如今新车市场已100%依赖进口。这正是因为当初未能妥善管理外资与进口政策,导致本地企业无力转型,整条产业链最终瓦解。

“这不是发展,而是杀鸡取卵。我们不希望马来西亚走上相同的路,否则将失去的不只是就业岗位,更是几十年来累积的技术、经验和产业自主权。”

此外,刘亚强也关注到90天免签政策在执行层面上出现被滥用的情况。该政策原意在于便利旅游、商务考察及会议交流,但如今却被部分不法分子用作短期工程工作的渠道,绕过了合法工作准证程序。这种做法压低了本地劳工工资,也对遵守法规的中小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我们并不拒绝访客或投资者,但所有活动都必须通过合法、透明的程序进行。”

刘亚强对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国际贸易与工业部(MITI)提出以下提问:
-对于外资企业,政府是否设定明确的本地化生产比例?这些目标涵盖哪些关键行业?
-截至目前,有多少本地供应商及中小企业真正从这些投资项目中受益?
-政府在大量引资的同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本地企业与员工?
-政府是否有系统性审查面临进口冲击的行业?如何协助这些产业渡过难关?

“不能只强调总投资金额,政府应告诉我们有多少本地企业在外资中获得合作机会?创造了多少本地就业?有哪些技术合作与转移?有什么计划真正帮助本地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

他也建议政府规定外资企业,必须在合理时限内达到至少40-60%的本地生产或采购比例,涵盖关键零部件与服务。并严格限制90天免签证的用途,凡涉及工程或合同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工作准证,不可绕过官方审批。

同时,刘亚强也呼吁本地企业要主动提升竞争力。尤其在迈向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自动化、智能制造、数据整合已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趋势。随著全球绿色能源浪潮加速,也要加快掌握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碳管理与绿色认证等能力,融入国际供应链与未来市场需求。

“不仅要守住本地市场,更要打造出具国际竞争力的本地品牌,让马来西亚企业有能力走向海外市场。”

他表示,政府近年提出多项推动绿色工业转型的蓝图,例如《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与《2030年绿色科技行动计划》,方向上值得肯定,政策也具前瞻性。但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实、是否能有效惠及本地企业,就得看政府在执行层面的力度与决心。

“其实我们不时都听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反馈,尤其中总、中小企业公会、FMM、MRCA、SAMENTA等都在表达类似的担忧。希望政府能够真正保护本地企业的生存空间,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他重申,如今越来越多业者感到被边缘化,政府不能再视而不见。国家追求的,不只是“短期招商成绩单”,而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条让外资与本地企业共同成长、让马来西亚掌握自己工业命运的路。

黎翰辉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