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美国宣布对14个国家实施新一轮征税措施。值得玩味的是,在老美的这份关税清单上,唯独大马与日本这两个亚太重要经济体成了税率不减反增的“特选对象”,将被老美课以25%的关税。
正当国际社会、专家学者、上班族乃至咖啡店的市井百姓们仍在揣测此举背后的地缘经济考量时,那一个很称职的“在朝的在野党” – 马华便机不可失地跳了出来,并熟练地发动了其本命技能之“借题发挥、趁机抽水”。
马华副总会长陈德钦率先发难,质问政府为何在与美国展开谈判之后,关税不降反升,痛批谈判“谈了个寂寞”,甚至要求向东姑查夫鲁部长问责。
首先,就事论事,细看美国此番关税操作的逻辑。若细察对象名单便可发现,此次老美的关税名单上一同被课以25%关税的有大马,日本,韩国,突尼西亚和哈萨克5国。
微妙的是,从美方角度来看,这5国与老美皆存在贸易逆差。以2024年的数据为例,美国对马来西亚的贸易逆差为248亿美元,对日本和韩国分别高达685与660亿美元,对突尼西亚与哈萨克也有6.196亿与13亿美元。换言之,若美国真要搞“逆差惩罚制”,那马来西亚榜上有名,几乎是个政治与经济双重的必然选项。
言归正传,老美关税调整,是特朗普单方面拍板定案,带著强烈的“贸易民族主义”色彩,不折不扣是一场美国式的战略重塑与经济霸权再布阵。这并非你来我往、据理力争的谈判桌技术问题,而是特朗普基于“让美国再次伟大”思维所做出的结构性部署。就连与美国安保同盟关系极为紧密的日本都未能幸免于难,便可知这是结构性大棒,而非马方谈判失败所致。
这时候看回马华的论调,陈德钦言语之中,对特朗普毫无批评,全程聚焦“怪政府”、“骂部长”,徬佛这场跨国关税打击,是安华政府的单方面剧本。他在国内高调上演问责秀,责任全数丢给仍在竭力周旋的本国谈判官员。
在老美强硬加税、对外宣示美国利益优先的当下,马华见洋人打伞便自以为下雨,不辨风向,先责同袍,选择性地把矛头调转,反击本国团队,反映出马华面对国际压力时,一贯跪向强者,猛踹同胞的政治反射弧。
事实上,老美此番关税调整的本意,往往并不在“征”多少税,而在“扰”多少政。一旦上榜国国内出现分裂杂音、在野党乘机发难,当权者就会为了维稳而向美方妥协让步。这,正是特朗普所乐见其成的关税调整副产品。
而马华此举,恰好正中特朗普的下怀,为其战略收割大马让步铺好了心理战场与话语氛围。谈判窗口尚未关闭,执行日也还在8月1日之后,此时本土政党若在国内带头唱衰,形同削弱己方筹码,自割人质。
作为政治人物,不能对国际关系的明线交锋与暗线博弈一无所知。作为“在朝的在野党”,天天伺机攻击政府,虽不仁义,却也无可厚非;然而,当议题牵动国家利益时,作为政治工作者,不应该置己方政治资本置于全民福祉之上。
倘若马华这个大马老牌政党的批判言论掀起风浪,美方听了去。到那时,美国便更有理由得寸进尺,拿民望当筹码、以政局为杠杆,进一步迫使大马政府俯首称臣。如此一来,谈判将更难以为继。
外交无小事,关税非儿戏。政治人物若连这点拿捏都分不清,岂非让国家在国际擂台上,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