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沙巴的网络社群上流传多张政治人物向居民派发蓝色水桶的照片,笔者看后五味杂陈,脑海中浮现几十年前的大选场景:当年,也有候选人以相同的方式讨好选民。没想到几十年过去,画面竟然再次上演,这无疑揭示了沙巴基础设施发展停滞的无奈与尴尬。讽刺的是,这些派发物资的政治人物仍将此举视为“服务民众”的表现,但若稍有自省,也该意识到:连派发水桶都能成为政绩,那这几年执政期间,诸位到底做了多少事?
 
长期以来,沙巴的基础设施问题——无论是供水、电力、道路还是通讯,都是一笔拖欠已久的账,一再被承诺,一再被搁置,始终未被彻底清偿。还记得在2023年,沙巴首席部长哈芝芝宣布,州政府将确保在两到三年内解决影响民众的供水与电力问题。然而,时至州议会都解散了,停电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水供问题也得不到妥善解决,沙巴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仍然落后。“水桶政治”之所以在今日仍然上演,并非偶然,是长年欠账、制度延误与政治心态停滞的结果。

一个个派到人民手中的水桶,都在证明政客们的羸弱,也在告诉一个个沙巴子民,我们仍在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奋斗。
 
只闻楼梯响
 
这种“派发式”的政治文化,其实早已深植在沙巴的选举生态中。从早期的米粮、甘榜的石头路、水桶,到如今的援助金与短期工程,这种“施恩式政治”从未真正消失。每逢大选或财政预算案公布,政客便高调宣布各种“惠民措施”,仿佛象征著政绩的兑现。
 
根据2026年财政预算案,沙巴将获得历来最高的69亿令吉发展拨款,主要用于改善供水、电力及道路工程。其中包括拨款10亿令吉更新管线与铺设新水管、12亿令吉强化电力供应,并额外投入7.65亿令吉推行南部输电网计划;同时,政府也拨出16.7亿令吉加快泛婆罗洲大道与砂沙连贯公路的建设进度。另有6亿令吉特别拨款,延续去年的增幅,用于州内整体发展。
 
然而,这些拨款与承诺对沙巴人来说早已不是新闻。早在2022年,联邦财政预算案中,沙巴也曾获得52亿令吉联邦发展拨款,用于道路、学校、供水与电力项目。拨款数字年年创新高,但民众的生活体感却始终原地踏步。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拨款”,而在于这些资金是否真正落实,抑或又一次被淹没在繁复的官僚体系与政治口号之中。
 
没有糟糕的,只有更糟糕
 
除了那些长期存在的基础问题外,民众愿意接受这些物资,也是一种现实的无奈。但凡人民对任何一位竞选政党或政治人物抱有希望,都不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必须真金白银购买的蝇头小利。从更深层来看,这反映出基层社会对政府长期的不信任,以及对制度性改革的失望情绪。在这届选举中,选民们根本看不到有什么更好的人选。
 
事实上,早在州议会解散之前,沙巴政坛已暗流涌动。2023年1月6日爆发的“逼宫事件”,巫统沙巴州主席邦莫达公开宣布撤回对首席部长哈芝芝的支持,掀起政坛震荡。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此事暴露出沙巴州政府内部权力斗争与联盟结构的脆弱。此后至今,到底谁和谁结盟,迟迟未明。政党阵营不断有人退出、改旗易帜,直到今日仍未完全厘清各选区的参选席位安排。
 
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部分阵营声称会有“天兵天将”空降参选——换言之,选民可能面对一些从未听闻、毫无地方基础的“陌生候选人”代表出征。再加上无党籍人士组成的联盟“黑色浪潮”,沙巴的政局走向著实让普通老百姓看不明白。 
 
羞耻与改变

几十年过去,派发水桶的场景依旧重演,说明沙巴的问题从来不在于“缺钱”,而在于“缺决心”。纵然本土政党林立,口口声声高喊“沙巴人的沙巴”,但那份本土意识与“沙巴汉精神”更多时候只是政治修辞的装饰,缺乏真正的落实与内化。

自509政权更迭以来,沙巴在阔别20多年后再次经历州政权轮替,却也再度陷入旧有的宿命——政权更替往往取决于联邦的祝福,而非民意的深化。这场选举,是否仍逃不过联邦命运的摆布?那年年创新高的拨款,是否真能换来选民的信任与支持,还言之过早。

笔者认为,真正的进步,不在于政客能派出多少水桶,或争取到多少拨款,而在于有一天,政府能让人民不再需要那一桶水。

张孝仪

土生土长的沙巴人、11点妹(华土混血儿的后代),专注东马课题、人文历史及食物永续课题研究以便提高东马的能见度,坚信政策研究是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一环。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