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究竟还行不行?从1945年成立到现在,它本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守护者,可如今面对乌克兰、加沙和苏丹的战火,它却常常像个旁观者。秘书长古特雷斯最近直接而又严厉的公开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说这是“道德上、政治上和法律上不可容忍的”,但世界似乎没在听到。联合国的影响力在衰退,因为大国的否决权使得安理会瘫痪。
这让我们思考,联合国已经80岁了,这个在二战废墟中诞生的“老战士”,是时候再次扬帆远航,还是垂暮之年需要歇歇了?80周年,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上,领导人齐聚,但氛围却充满质疑。就连教宗都说,联合国失去了团结人们的能力。支持者们希望通过“联合国80改革计划”来重振旗鼓,整合机构、削减预算,让它更精简高效。可悲观者担心,它会像一战后的国联一样,渐渐被边缘化。
究竟联合国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首先,安理会僵局严重,五常否决权让它在乌克兰和加沙等危机中瘫痪,无法维护和平。其次,财政危机双重挤压,一是美国等大国拖欠会费,二是机构臃肿低效,从而导致2025年预算缺口高达24亿美元/101亿令吉。第三,外部竞争加剧,一些新兴经济体成立的多边组织会挑战联合国的作用,例如全球南方国家通过金砖组织,推动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议程,因为他们认为联合国偏袒西方,无法充分考量新兴国家的国际利益需求。
最后,官僚主义和扩张过度,联合国有超过4万项授权,但是在这些官僚主义的笼罩下,使得它的下属机构扩张迅速,但是机构里的官员却工作低效无所事事,使得在穷人和冲突地区不再存在强有力的联合国官员发挥作用。
而联合国曾经的影响力,真的是在履行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所倡导的联合国的使命“联合国不是为了把人类带到天堂,而是为了把人类从地狱中拯救出来”,而其过往的行动也印证了当时的影响力,包括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1950年授权韩战维和,1956年部署首个全面维和部队,成功调解苏伊士危机,展现了作为全球调解者的作用。
到了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增多,如在波斯尼亚和卢旺达,给与世界更多的人权和人道援助,同时它也扩展了更多造福全人类和平生存与生活的愿景,包括1972年举办首次环境大会,推动可持续发展;2000年推出千年发展目标,减少贫困,这些行动成了全球发展与气候合作的平台,影响力达到高峰。
影响力衰退
对比联合国影响力高峰时期,目前的联合国发展,让人不忍直视,它的影响力衰退,无法应对大国竞争和新兴危机。要适应国际社会,它就需要大刀阔斧的调整,需要做出那些调整呢?
首先,改革安理会,扩大常任理事国席位,让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加入,打破1945年的旧格局。其次,精简结构,通过联合国80计划整合机构、裁员、预算削减等。同时聚焦三大支柱:和平安全、发展和人权。第三,加强关切性,把合适的外交官放到危机前线,推动积极外交,而非保守管理。最后,争取政治意愿,转财政危机为机会,建立更小、更精、更聚焦的联合国,才能在多极世界中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