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美两国在第四轮贸易谈判,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9月20日通电话,互相宣称中美对话具有正面意义,但是中美两国在几乎所有重大议题仍有分歧,以Tiktok为例,美方称他们将持有该应用软体的演算法,中方的说法则有所保留,宣称关于扩大美国投资Tiktok事宜必须遵守中国法规为主。显见,中美双方都处在针锋相对的过程中。
中美持续相互抗衡,不仅仅世界各国遭殃,美国和中国也自损八百,尽管北京当局在现阶段掌控谈判优势,而特朗普一反常态的政治作风是让中方优势突显的关键所在,但世道纷乱的当下,中国也是压力沉重。
中国从8月31日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9月3日抗日胜利80周年阅兵,邀集多国领袖前来朝圣,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接触最受关注,意味著亚太秩序的重组。当下的中国给人一种亚洲龙头的感觉,这也是习近平致力于塑造的氛围,事情真的是如此吗?
习近平和金正恩会面,强调友好关系持续巩固,朝鲜承诺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官方立场则没有提到朝鲜半岛无核化,一来一往是谁得谁失?
不提朝鲜半岛无核化等于是给平壤继续发展核武器的空间,包括引进俄罗斯的技术以实现核武技术转型,朝鲜将会继续利用核飞弹威胁日韩美,此举得到中国背书。可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未跟朝鲜有直接关联,凭著平壤的整体国力,不见得具备介入台湾、西藏和新疆问题的能耐。
换言之,中国更像是向朝鲜让步,何以如此?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与朝鲜的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升级,平壤送枪炮跟军队协助俄军收复库尔斯克,莫斯科提供资金和技术当作回礼,北京若不在两者之间做一点杠杆,他日中俄发生矛盾时,朝鲜就会背后捅刀,给中国添更多麻烦。所以,中国需要向朝鲜释出善意,让金正恩在中俄两强之间,及东北亚地缘政治的运作之中有更多弹性,中国以不提朝鲜半岛无核化,以便金正恩“识趣一点”。
只不过,中朝领导人重修旧好的场合,却令韩国不是滋味,代表李在明总统参加阅兵仪式的韩国国会代表团,跟赵立坚会晤时要求中国“谨慎”处理黄海问题,言下之意暗示中国牵制朝鲜,中国海军也应在黄海地区保持克制。
中国拉近跟金正恩的关系,反而无形间疏远跟友中派的李在明,这可是中国不得不做的外交决断。
在全球政治局势趋于复杂和不稳定之下,中国已经打好的算盘,或计划的布局,都会被逐一打乱。以下是相关的例证。
中东战场:2023年10月以前,虽然以色列认定中国提供伊朗硬体设备开发核技术,但以色列始终保持节制,至少中以两国不因伊朗问题交恶。2023年10月之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伊朗的外围侧翼逐个摧毁,今年6月跟美国连续12天轰炸伊朗,以色列不断升高冲突,逐步触及中国的中东利益(来自伊朗的石油供应),中国谴责以色列暴行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北京也在联合国加入支持“两国方案”的阵营,中国已经站在以色列的对立面。
俄乌战争:在乌克兰战争还没爆发之前,甚至普京入侵乌克兰初期,中国与乌克兰都维系要好互动。伴随著战事持续下去,欧美国家联合起来力挺乌克兰抗俄,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中国原本想在俄乌寻求平衡,因为美国和欧盟介入力道加大,乌克兰明显靠向欧美,中国在俄乌间的杠杆角色不再,于是变成北京深化与莫斯科的合作。
当然,中国倾向俄罗斯的作为等同于放弃乌克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月22日表明拒绝由中国主持战后的维和工作,直接指责中国完全不可信。于是,因为俄乌战争,导致中国被逼著在俄乌两者间艰难抉择。
印度与巴勒斯坦:今年5月6-10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恐攻事件爆发冲突,中国毫无意外地支持巴基斯坦,据述中方提供印度的军事情报给巴国,造就巴国歼10战机击落印方阵风战机的亮眼成绩。惟,美国特朗普政府祭出额外25%关税,制裁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致使莫迪跟特朗普翻脸,印度政府转而加速跟中国修复关系,中印两国承诺化解边境纠纷,印度总理莫迪高调出席天津海合会更是引起世界各大媒体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还用“龙象共舞”形容伙伴关系,但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不共戴天,印巴间隙掺杂宗教、族群、水源、领土和历史的分歧,中国不可能跟巴基斯坦维持“老朋友”纽带的同时,跟巴基斯坦的宿敌印度在南亚共舞。
巴基斯坦的实权领袖,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前往白宫跟特朗普共进午餐,然后双方达成贸易协定,共同开发巴基斯坦石油,巴国财政部长还用“新时代的开端”形容对美贸易谈判的结果,与此同时,美国与印度渐行渐远,“龙象共舞”与“老朋友”的选择考验中国决策层的政治智慧。
泰柬冲突:除了菲律宾,其余9个东盟成员国都跟中国有紧密关系,泰国和柬埔寨今年爆发两次边境冲突,由于泰柬都是中国战略伙伴,泰国和柬埔寨向中国采购军备,如此,泰柬军事对立,两国谴责对方之余也冀望中国表态,然而,中国外长王毅强调由东盟(马来西亚)化解危机,拒绝公开选边站。值得注意的是,中泰军方代表7月25日在北京会面,中方澄清没有额外提供军火给柬埔寨军队,这个表述侧面说明中国倾向泰国而不是柬埔寨。目前为止,虽说泰国和柬埔寨依然与中国正面互动,但是,中国不选边站的天枰已慢慢倒向被逼选边之境。
尽管习近平近年引领全球南方、金砖集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等国际平台,主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再三强调文明多样性,互相尊重、对话、包容、合作等价值,可中国还是多次陷入“被动选择”的窘境,主要是因为长期重视双边胜于多边的传统外交路线,当两个国家与中方交好的国家产生矛盾时,中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假如矛盾继续延烧,中国斡旋不成也就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