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相安华在8月31日国庆大典结束后直飞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大会并发表特别演说,9月2日安华一行人前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9月3日跟25个国家元首见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
安华及其随行部长和官员在结束访华行程前的记者汇报会上,受询习近平是否会出席10月底的第47届东盟峰会,安华回应尽管有跟习近平提及此事,但是中国政府决定将派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大会,毕竟国家主席参与东盟峰会并非中国惯例。
早在8月9日,安华宣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答应出席东盟峰会,习近平也有可能与会,这番言论顿时掀起国内外媒体、智库和外交圈人士热议,而习近平却在9月直截了当回应马来西亚他不会出席这场盛会,对安华而言可谓五味杂陈。
习近平为什么不会出席东盟峰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解释。
第一,中美博弈考量。特朗普上台后,对世界格局带来天翻地覆的冲击,尤其是4月2日“解放日”祭出的报复性关税,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及东南亚各国没有一个得以幸免,当然,每个谈判对象都采取不同的因应手段,在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里面,中国是态势最强硬的谈判者,当然也因为中国掌握关键的王牌——稀土出口,成功在现阶段让美国处于下风。
尽管特朗普正在境内计划开发稀土,也努力在世界各地寻找替代的稀土产地,如刚果、巴基斯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以降低中国对美国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杠杆力。只不过,因为中国当前还是稀土提炼跟出口大国,在全球控制七成占有率,北京手上的稀土牌依然奏效,此情此景之下,特朗普比习近平更想要达成贸易协议,而早前美国阻止台湾总统赖清德过境纽约,即是特朗普示弱的最佳表现。
问题在于,安华一再强调特朗普会出现东盟峰会,之后又提到习近平有可能也会参与,一来一往以后,如果习近平真的答应与会,那么就显得是习近平想要急著跟特朗普会面,也就违背北京继续压制华府的策略。况且,继1997年江泽民之后,国家主席不再出席东盟峰会,而是总理代表赴会,习近平不可能打破惯例,尤其是在中美争锋相对之际,中国更要突出顺其自然的一面回应急于出牌的美国政府。
第二,有更适合的国际舞台。今年刚好碰上APEC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韩国为承办国。无论是对习近平还是特朗普来说,相比起东盟峰会,11月韩国庆州APEC涉及范围更广阔,参与的国家更多,场面也更为壮观,而且APEC邀请国家级领袖出席的最高规格,韩国总统李在明也想当然地具备更充分的理由,邀得习近平和特朗普到庆州会场,促成中美巨头会面,反之东盟就相显失色。
第三,东南亚气氛不利中国。近期的南海形势很不平静,频频传出菲律宾船舰与中国海警船对峙的事件,菲律宾甚至放下重话,明年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势必落实南海行为准则,毋宁说此举是冲著中国而来。另一方面,泰国发生政变触动首相更替,预计不久之后进行国会改选。印尼国内数个大城市爆发街头暴动,警民冲突不断上演。缅甸敏昂莱军政府虽允诺12月举办全国大选,但是缅甸迄今依然处在内战状态。
东盟国家纷扰不断,此种“气场”并不是北京当局所乐见,想要习近平年内二访吉隆坡的基础也相当薄弱。中国更倾向于和谐的区域环境,因为这才能凸显中国带领周边国家迈向共同繁荣的大国形象。
如果安华此次出访中国的目的是争取习近平二访大马,抑或想从跟中国取得某些实质回馈,那只能说安华完全错判形势。原因在于,从天津海合会到九三阅兵,中国的目标就是制造场面,期间国与国领袖的对话更多的是外交寒暄,安华不可能从中方官员口中得到任何有意义的承诺,以致于贸工部长扎夫鲁仅提及争取到9亿令吉的“潜在”投资。
此外,就中国政府而言,俄罗斯、朝鲜、印度、蒙古才是真正的主角是,习近平要借机向欧美国家发出强烈的政治讯号,既然如此,马来西亚甚至其他东南亚邻国只是锦上添花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