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来自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凭借架构创新和低成本训练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被誉为“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紧接著,2025年8月,ChatGPT-5正式发布,OpenAI高调宣称这是“世界上最强模型”,并大规模向用户开放。这场较量不仅关乎技术优劣,也关系到中美人工智能(AI)的生态战略与国际影响力。

在多模态与工具整合方面,ChatGPT-5一体化支持文本、图像、音频、短视频等多模态输入,具备超长上下文记忆(最高20万标记/tokens)、实时语音对话、工具代理等能力,使其成为“全能助手”级AI。而DeepSeek至今仍以文本为主,虽有开源视觉模块,但尚未整合如此统一的多模态用户体验。在综合语言理解与推理上,ChatGPT-5 在MMLU(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等基准测试中表现卓越(例如得分94.5%),数学、逻辑、编程等专业能力显著领先;DeepSeek系列则逼近GPT-4级别,尤其R1模型采用纯强化学习展现出“自反思”型推理能力,这种创新路径令人瞩目。

总体而言,ChatGPT-5在通用智能上略占上风,但DeepSeek在某些复杂推理任务中并不逊色。

在中文能力与本土化上,DeepSeek拥有明显优势,许多中文用户评价其在诗词、政策文本等方面更“得心应手”,且开源策略使其可无限制优化。ChatGPT-5虽然训练数据覆盖多语种,但在中文内容上的限制与风控较严,使得中文体验在部分场景不如DeepSeek自然。策略上,DeepSeek采取开源路线,模型权重与代码均公开,社区氛围活跃,日活突破3000万,引发巨大开发热情;而ChatGPT-5虽闭源但面向数亿用户开放,并迅速整合微软、GitHub等企业生态,实现变现与生态闭环。开源的规模与闭源的体验各有千秋。

从中美AI竞赛格局来看,美国方面,ChatGPT-5的发布是OpenAI对中国AI崛起的强势回应,不仅旨在巩固技术领先,也在争夺生态资源和市场话语权。中国方面,DeepSeek的成功提振了本土AI的信心与国际声望,激励其他机构加速在多模态领域布局(如百度、阿里、上科大等)。未来DeepSeek或将融合视觉与强化学习(如R2 模型),在差异化竞争中突围。

从全球视野看,这场竞赛不仅关乎技术领先,更涉及谁能制定大模型标准与生态规则。一些国家可能拥抱闭源最强模型,另一些则可能加入开源阵营,共同推动AI多极化格局。

总的来说,ChatGPT-5无疑是当前AI技术的巅峰代表,但DeepSeek在中文理解、开源生态和推理创新方面同样不容小觑。两者各擅胜场,既交锋又推动AI技术飞跃。未来,中美若能在竞争中寻找合作机会,推动国际治理机制与安全规范共建,才可能迎来更加成熟与繁荣的AI时代。

陈奕强

本地上市科技公司Agmo的首席执行员兼创办人,国家数码经济和工业革命4.0的委员会成员,也是一些新创科技公司的顾问和大学的工业咨询顾问团成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