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民主行动党30位国会议员随同秘书长陆兆福,罕见齐聚吉隆坡世界贸易中心巫统总部,出席由副首相兼巫统主席阿末扎希主持的国家技职教育与培训理事会(TVET)政策汇报会。原为一场政策层面的汇报交流,却因选址于巫统大本营,引发舆论极大关注与政治联想。
表面上看,此行目的在于探讨技职教育发展,似与政党立场无涉,毋须过度解读。但行动党怡保东区国会议员李存孝竟形容此行“超现实且令人感动”,反引来党内前雪州议长邓章钦的公开批评,直指此举“形同投诚”。如此“超规格”拜访,自然难免被视为一场政治“投名状”。
舆论普遍质疑:行动党作为团结政府中国会席次最多的执政党,为何需以如此姿态示好一个在大选中惨败的巫统?这种“礼遇”是否已触碰政党合作的尊严底线?
确实,团结政府的成立,巫统在关键时刻扮演了决定性角色。上届大选结果悬而未决之际,巫统“转身”支持希盟,促成组阁成功。从行动党的角度,这是现实政治所需;对巫统而言,则是化边缘为关键、扭转颓势的机会。
若当初巫统选择支持国盟,政局将截然不同。巫统清楚,与国盟合作只会受制于土团党和伊党,难以获得实权;但投向希盟,不仅换得副首相宝座,更稳占数个重要部长职位,可谓“败中翻身”。这一联姻,显然是政治利益的产物,而非价值理念的契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昔日高举改革、反贪、平权旗帜的行动党,如今不仅对巫统频频示好,甚至公开称赞阿末扎希“温厚与细腻”,令人错愕。行动党是否已失去曾经那份无畏、敢言的精神,也丢失了原本坚持的核心价值?
巫统加入团结政府以来,形象未见根本改善,也未展现对希盟核心政策的明确支持。当年希盟所承诺的多项改革接连跳票,如“承认统考”依旧无果、“赵明福命案”真相迟迟未明,政治与族群之间的拉扯依然盘根错节。
而行动党大阵仗前往巫统总部,却在关键政策议题上鲜少展现坚决立场,反而更像是在刻意示弱。昔日赢得华社九成五选票的行动党,如今却处处小心翼翼、言辞低调,是否已逐步偏离支持者当初所寄予的厚望?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未来政局再度洗牌、巫统东山再起,行动党极可能成为牺牲品。表面上,这是一场围绕技职教育的政策汇报,但实际上,却是一次重塑政党形象的重大失败。
行动党必须正视此行带来的政治冲击。若忽略选民观感、漠视支持者心理落差,所失或将不只是民心,而是数十年来所累积的政治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