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曾是人类理解自身与追问意义的场域。从古典哲学到解构主义,人文学科不断提出批判与反思。然而,在一百年前科学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的崛起之下,“价值”变成了无法证明的主观偏好,“形上学”被认为是无意义的语言游戏,“真理”的普遍性甚至遭遇否定。

到了后现代主义崛起的时代,人文学科进一步碎片化,虽然哲学家们解构了现代性和科学的霸权叙事,但也让每个人都成为诠释的中心,每种话语都被视为平等的。因此批判变成相对的,历史变成了不同版本的叙事,伦理变成如拼图般可拆卸的选项,信仰被替换成感受。真相不再具有伦理约束力,因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演算法泡泡里,只相信让自己舒服的东西,每个人也都可选择自己的叙事模版,而AI正是后现代的极致延伸——它让每个人活在算法塑造的现实中,同时剥夺了我们反思与抵抗的能力。

当价值成为相对的,渴望解释全人类现况的大叙事遭受批判,个人的感受才是真理时,人类已经无法在公共领域中讨论什么才是对的,而只能说自己觉得什么比较好。我们已经失去了追求价值的共同语言。这样的结果使得AI无需说服人类自己是对的,它只需要提供大家想要相信的答案;只需完成操作指令,并依赖算法来理解偏好与趋势,就可以让人类误以为AI已经可以取代人类对未来的思考与想像。

AI是后现代的自然继承者,它集大成于多元价值的碎片当中。它从各思想体系中抽取片段,拼接出一个迎合需求却缺乏理解深度的回应。他可以从苏格拉底到孔子再到伊本·西纳,甚至是炼金术到奥本海默等现存的知识系统当中提取资源,为每个人打造一套拼贴的价值系统,不问脉络、无关真实的体验,只求即时与能够自圆其说。但这样的价值系统是AI直接拼贴出来送给人类的,而不是人类在尝试理解和学习各个思想体系的脉络之后得出的结果。它的答案甚至不是人类切身的思考,而是数据和语言模型的拼贴。

它仿佛借由对话即兴生成一套“人格化”的思考模型,量身打造,却脱离了真实的经验与理解过程。某种程度上他确实已经是超越的存在,但却离人类太远,而人类又对自己太没有信心。

我们正自愿放弃思想

人类在技术与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早已处于高度功利化的节奏之中,功利与高效的追求主导了现代社会的伦理与思考逻辑。在这样的文化中,AI的出现和崛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它完美匹配人类对快捷、准确和便利的渴望。事实上,它不只是后现代的遗产,还是现代性那条“理性支配社会与自然”之路的最新技术形态。

今时今日,我们越来越惯于把生命中需要判断与深思的部分都交给系统处理。从学生用AI完成作业,到企业在招聘前用AI初筛面试者;从政府以AI预测风险,到诗歌、绘画(前不久全网的宫崎骏画风还历历在目)、音乐的生成创作,AI可谓无所不在。尽管这些趋势值得商榷,不可一概否认其益处,但不可否认,我们正一步步将自身能力让渡给所创造之物,幻想它能超越理性极限,替我们建构更美的世界。

我所忧虑的,是一种源自思想疲乏的主动放弃:我们不再愿意承担判断的痛苦,而是将反思与选择的责任交给技术。AI并非导致这个结果的起点,而是一个催化剂,它合法化了我们的惰性,还让我们为之骄傲,夸耀自己能够快速使用AI工具,能够外包思考、简化判断与模拟创作。

AI也确实解放了许多重复性劳动,使人类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善用了这些时间?实际上不少人用来刷更多短影音,产出更多毫无意义的娱乐垃圾,阅读更多片段资讯,并将之命名为“学习”。更可悲的是,AI还能为我们不断拼贴出更多碎片资讯,供我们自欺地称之为“学习”与“娱乐”。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不仅没有丝毫犹豫,还在享受其中,并以之为荣,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巅峰之作。

我们很像《切尔诺贝利的午夜》里那些并不真正理解核能原理的操作员,只是盯著控制面板上的指标,照程序操作机器。懂得使用技术达成目标,和真正掌握它的原理、理解它的边界,是两回事。同理,能够调用AI生成答案,和理解这些答案是如何得出的、与现实之间存在何种差距,本应是我们这一代人最该补上的课,但我们却一直缺席。

AI所带来的不是乌托邦,而是一种更苍白空洞的未来想像,如果未来只是对现状的重复预测与技术更新,而不再承载想像与梦想,它便沦为“永恒的现在”,不过是不断地复制当下。存在主义者面对现代性时提出诗意和思考作为抵抗的方式,后现代主义从美学开始挑战现代主义,其实正是在回应与我们相似的问题,但今天我们还容得下诗意、艺术和抽像思考吗?更甚者,AI是否也正在模拟诗意、替代艺术?我们又是否仍愿意承担思考的痛苦,而非将之外包?

AI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反思它对人类主权与未来想像的影响。更核心一点的思考,也许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面对自己的思想、有限与自由。

谢癸铨

群议社社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