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正值开斋节期间,蒲种布特拉高原(Putra Heights)突发天然气管道爆炸,大火迅速蔓延,吞噬周边住宅与车辆,成为我国近年来罕见的重大城市灾难。从各大媒体与社交平台流传的画面来看,现场烈焰冲天、浓烟滚滚,居民惊恐逃生,令人触目惊心。

这起事故造成至少114人烧伤,其中10人伤势严重;另外235间住家与399辆交通工具被毁。面对惨烈灾情,舆论哗然,质疑声不断:这场爆炸究竟是不可抗力的“天灾”,还是人为疏忽导致的“人祸”?这不仅关乎灾民能否获得赔偿,更是对制度与治理能力的拷问。

事实上,类似事故在全球多有发生,绝大多数并非单纯天灾。老旧管道未获及时更换、日常检修流于形式、安全机制形同虚设,这些看似“看不见”的隐患,往往正是悲剧的伏笔。而违规施工、擅自挖掘等外部干扰,更是诱发爆炸的常见原因。

根据初步调查,爆炸点附近30米内曾进行挖掘工程,开发商、承包商、分包商与多名工人已被警方传召问话。社会普遍认为,这场灾难与鲁莽施工脱不了关系。虽然全面调查仍在进行,但目前证据已初步指向人为因素。

如果将此事归类为“天灾”,政府与保险公司将可能以“不可抗力”为由拒赔部分损失。这对灾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厘清事故性质,不只是法律问题,更牵涉公共信任与制度正义。

更令人忧心的是政府救援与援助机制的混乱暴露无遗。虽然来自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捐助迅速到位,但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窗口。援助内容不一、标准不清,令灾民无所适从。

例如:
•首相安华宣布,完全损毁房屋的家庭可获5000令吉,部分受损者获2500令吉援助金;
•雪兰莪伊斯兰教捐献委员会(LZS)向穆斯林家庭提供500令吉紧急援助;
•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为选区内受灾家庭额外提供1000令吉现金;
•民主行动党发起为期一周的筹款行动,善款直接用于援助灾民;
•雪州政府提供超过100套临时住房;
•国民登记局提供免费更换身份证与出生证明服务等。

虽然形式多样,但对一些损失超过百万令吉的家庭来说,这些援助仍远远不足。救灾不仅要“快”,更要“准”与“全”,避免沦为各单位“做给人看”的表演。

从治理角度来看,这次事故应成为反思契机。我国现行城市地下设施管理机制是否存在监管漏洞?天然气等高风险基础设施的监督与检修制度是否形同虚设?面对突发灾难,政府是否有成熟的跨部门应对机制与统一窗口?

重建信任关键时刻

“昌明”团结政府强调亲民与问责,这是展现与人民同在、重建信任的关键时刻。政府应立即整合资源,提出完整、统一的援助与赔偿配套,明确承诺:不论是否投保,受灾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利与财产损失,政府都应承担起全部责任,给予合理赔偿。

据报道,我国过去也曾发生多起天然气输送管爆炸事件。2022年11月16日,砂拉越美里的砂沙天然气输送管发生爆炸,酿一死三伤。2012年5月11日,登嘉楼吉利地石油化学工业区一座天然气提炼工厂发生爆炸,导致一死二重伤。

蒲种天然气管大爆炸是一个警钟,它不是第一场,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场大灾难。但我们必须确保,它成为一个分水岭——让制度更透明、管理更严谨、治理更有温度。这,才是对灾民最大的安慰,也是派给全国那些仍住在天然气管线附近居民的定心丸。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董事及吉隆坡建设大学中国区运营总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