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复兴运动四十年反思续篇

最近我的两篇文章〈打进国阵纠正国阵卅年〉和〈独中复兴运动四十年反思〉在《东方日报》见报后,引起一些反响,也与各界朋友作了一些交流和探索,彼等对我国教育政策和华文教育的前景和方向,无不表示关注。

今日世界,频密的经贸、服务业、文化等交往相对模糊了国界,学生相互流动于各国学校间,国内学府并不是唯一选择,人力资源也一样相互流动于各国之间。决定一个国家强弱胜败,其中关键乃是智力资源的培育与吸纳。

劳力资源遍布于发展中国家,智力资源则需要通过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开明而又不含种族、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所左右的教育政策,来作长远规划培养。

日本明治维新,其中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就是实行全国性的义务教育,在全国建立了由小学到大学完整规划的教育系统,大量引进西方科技、书籍和派学生到西方国家留学,致力培养国家智力资源。到二战前夕,日本已成为世界强国,科技经贸发展一日千里。

二战后日本带来严重灾难,资源短缺,百废待举。然而,日本借鉴过去明治维新强国经验,紧抓智力资源培养,在非常艰苦条件下,日本政府决定小学教员工资不许调低,孩子们的主要粮食由国家供给。三十年后,这批当年的孩子都成了日本新一代智力资源骨干,对战后日本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再看新加坡,也是因为一方面长期对智力资源作长远规划培育,一方面又有规划的长期吸纳外国人才,将资源匮缺的弹丸小国打造成经贸服务金融领域的经济强国。

南韩在1997年遭受金融风暴严重打击,国家濒临破产边缘。在实行经济紧缩同时,南韩咬紧牙关对教育和科研开发投入大量资金作重培养智力资源。

15年后的今天,南韩人均年收入突破22,500美元,继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之后,第七个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亚洲周刊2012年6月17日)。其三星智慧手机已成为世界第一品牌,“韩流”吹遍全球,国民竞争力也傲视全世界。成就南韩在其中一项关键因素正是智力资源的持续性开发。

回头看马来西亚。国阵执政了半个世纪,教育政策也跟著跌跌撞撞了半个世纪,朝令夕改,空转多于前进,形式多于内容,姿势多于实际,意识形态多于教育理念;种族优先,教育素质在后,学校设施一流,但内容空洞;种族政治议程凌驾教育本意和智力资源开发,同时以多条法令钳制学生的思想学术言论自由空间。

跌跌撞撞了几十年,首先看到的是智力资源和学术成就在人力下降。大专学院一进一出一盖章,成了“文凭制造工厂”。政府部门成了大学生最理想的职场,成就了130万公务员大军。

如此一来,学生素质和竞争力不但难于提升,而且30年来我国持续引进大量劳力资源的同时,智力资源又严重外流,致使我国国民素质和竞争力整体下滑。除了原产品和枯竭中的资源,以及输入他国严禁的高污染工业外,我们还有什么本钱与人一争长短。

1970年代,我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与新加坡、台湾、香港、南韩等并驾齐驱甚至有凌驾之势,如今却被人远远抛在后头,种族政治、贪腐、智力资源已是其中三项关键因素。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崛起成为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强国,英文和中文已成为当下经贸领域最重要的语文。两岸四地和国际跨国公司均对中英双语人才需求殷切。

大马曾是英殖民地,留下了完善的英文教育体系。华裔百年来对母语教育的执者与热爱成就了大马也同时拥有除了两岸四地外较为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基于历史、地理、人文、多元种族社会结构等因素,我们的未来有优异条件培养中英双语人才。只可惜因为种族政治、贪腐和对智力资源培育的忽造成我国只有不三不四的教育政策,国民素质、经济实力、竞争力、学术成就等等都在往下滑,唯有贪腐指数和国债节节上升。执政超过半世纪的国阵成员党巫统、马华、民政、人联党等难辞其咎。

物换星移,时势变迁。世上无一成不变的东西,一成不多的东西已不在世上,世上没有永继王朝,也没有永远执政的政党。世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方针,一切政策和教育方针都有它的时效性。

我国两线制正在成形,政治格局在改变,全球化和中国崛起冲著我们来,历史告诉我们,世上很多事物的改革与转型、创新与改造均由民间发起和催生。在变革与转型过程中,往往会有所新旧思想、新旧势力的对决与交战,总会有所付出与牺牲。然而,一成不变只有一条路,一步一步走入死胡同。

在此大时代大环境下,独中首先要挣开意识形态的紧箍咒,然后卸下驼负了几十年的民族教育包袱,走出悲情,走出本族的单元教育,以自信、务实、开放和开阔胸怀融入到多元族群去。

今日61间独中早已与40年前独中复兴时期统一订下的“教育方针”渐行渐远,除了钟灵独中外,所有独中未有强制性报考统考以外的其他考试,尤其是SPM(双轨制独中变相精英化,林淑芸报导,《东方日报》2012.6.25日)。这是独中转型求存发展的强烈信号。

乘此独中拥有办学相对独立自主权契机,在维护华文教育大原则下,开放与各民族就读,将巫华英三语纳入并重课程,而学生必需选择其中两种语文为必修必考科。

在尊重各民族有自由选择双语文课程的权力下,不但有助于构建互相尊重的和谐社会,还可以实质培养双语人才,提升国民竞争力,为国家提供智力资源。创新的教育理念,创造了独中品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跨出第一步,才能实现平等教育梦想。

针对双语人才培养,新加坡本来有比我们更为优异的条件。基于政治、当时冷战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等考量因素,李光耀早期实行压制华文,力捧“英文至上”教育政策。

因应时代变迁和中国崛起,近年来新国正在调整她的教育政策,大力提升华文,实行双语教育,有规划地从国外引进大批华文师智,鼓励新国家庭用“双母语”,让孩子长大后更为自然有效地学习双语。我们佩服新国的远见,而独中有远见吗?

张树钧

时事评论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