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国华文中学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实行改制,被一分为二,即接受政府津贴的国民型中学(国中),和由华社独立支撑的独立中学(独中)。10年后,几乎所有华裔家长在家庭经济、出路(升学与就业)、三语教育(国中初期以英文教学为主,华巫并重)等多重考量下,将子女送进国中就读,造成独中生源严缺,大都在生存线上挣扎,摇摇欲坠。

1973年4月1日,由胡万铎领导的霹雳独中复兴运动点燃第一把星火,瞬间燎原,席卷全国,终使独中浴火重生;60间独中在40年风雨中艰辛自强,延续至今。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是我国华教发展史上的一篇史诗,它是传统中华文化内聚力的强力展现,推动了一场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独立后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公民社会运动,影响深远。

然而,由于局限于当时种族政治格局所催生的单一族群公民社会运动,对社会各层面产生的冲击并不相同,实乃多元社会中的一大缺憾。

直到40年后的今天,才真正打破了种族政治的藩篱和诅咒,大家通过“709”和“428”集会手拉手心系国家前途,同心同声发出对公平选举和绿色社会的共同诉求,开创新局。这是后话。

回顾40年前,独中复兴运动的成功有以下主要因素:

一,华裔在“513”事件所受到的心灵创伤犹新,短期难于被抚平。

二,华裔在种族政治兴风作浪下,在各领域一直受到不平等对待;尤其在“513”过后,更有备受压制的情绪积怨心中。

三,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大部分华裔均接受过华文教育的熏陶,同时在上一辈的潜移默化下,在家庭生活耳濡目染下,大都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有一份较为深厚的情感和热爱。

四,当独中复兴运动打出民族教育,号召群众留住中华文化的根时,当华裔知道可以在宪法条文下争取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力时,当前人民党、劳工党和左翼思想人士积极投入组织工作,成为独中复兴运动中坚力量时,当富商大矿家胡万铎带领一班华教斗士勇敢地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振臂高呼独中救亡时,华裔久憋的积怨,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内聚力特性,那个时代华裔的中华意识和中华文化情感被激情澎湃地汇合成一股洪流,形成百万华教大军,成就了独中复兴运动。

事过境迁后的独中、国中

40年过去了,激情、豪情、情感、情绪早已沉淀了下来。在此亦新亦旧的一代,在政治大环境酝酿转型变革的时代中,在时势变迁、人事更换、思潮交替的冲击下,迎来了我们脱下意识形态外衣、放下民族教育旗帜、挣开政党的操盘与控制、摆脱个人议程的绑架与利用,反思今日我国华文中学的困境、挑战与愿景的时候。

独立前我国只有华文中学。华文中学是先辈们的血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体,百年来为我们留下丰富的人文遗产。

独立后,我国实行的单元种族教育政策,导致华文中学一分为二,而教育法令是依据一党的种族政治议程而定的。当时的马华、国大党以及稍后的民政党,和巫统大家长一起共同通过多项含有种族政治议程的教育法令。

因此我们说,独中和国中都是种族政治议程的产物,她们都是源自同根生的华文中学,都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人文遗产。但是不幸的,一路来一些华教组织和华教人士,却把两者想像为意识形态的对立,让国中自生自灭。

虽然如此,我国目前78间国中,每年吸纳80%华小生就读,在每周3至6节华文课中造就了多少人才。学生们和老师们在自爱自强下更生不息,华文水平从不落人后,同时国中也是传承传统中华文化重要场所。就新纪元学院而言,超过50%生源均来自国中,华小师资也有很多来自国中。

假设“华文中学”的含义是以华文作为全课程(巫英语文除外)主要教学媒介语的话,今日60间独中超过一半早已采用英化数理甚至英化史地,有者则以政府教育当局课程或新加坡课程纲要作为教学蓝本,这和国中又有何区别?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国中和华小都是政府当局“半津贴”学校,性质一样;如果华教组织和广大华社能像关注华小维护华小的精神一样,以积极态度去关注国中维护国中,国中肯定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今日国中和今日独中都已不是40年前的国中独中。今日华社的主流思想和40年前华社主流思想也已有明显差异。

40年前,90%华裔具有强烈的民族教育意识和中华情感。40年后的今日华裔,90%来自国中,早已成为华社主流。他们的思想,才是今日华社的主流思想。他们的中华情感已逐渐淡去,他们是具有受西方思潮影响的自由民主意识,认同大马,提倡平等教育诉求的新一代人。

再过10年,当那些复兴独中的华教斗士和具有中华情感的老一辈人一个个凋零老去时,独中愿景将会如何?谁去维护40年前的独中精神,是董总和教总吗?或者是新一轮的“教育复兴运动”?又或是独中各奔前程,依靠自身品牌立足?

而拥有80%华小生就读的国中,情况又将如何?当原来的国中华文老师一个个退休老去时,谁来替补这些本来就已缺乏的华文老师?

再往深一层看,由于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地处中西文化交汇点,在今日世界多元经贸政治文化频密交往下,我们常说在当局单元教育政策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走出国门。即便在本国的经贸和服务领域,也无法与双语三语学生竞争。

倘若独中还是一厢情愿地走1962年前那民族情感激发的纯华文中学理想路线,这和“单元教育”又有何区别?她真得就能如此这般的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么?

正当我们争论不休时,我国各地正在悄悄兴起国际学校,生源激增。他们的华文班,却是另一番情景,有多元族群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念华文,说华语。国中和独中可以做到吗?

独中生源近年有增加趋势,我认为那不是因为民族教育,而是出路问题作为主要考量的影响,因为独中大都以双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而国办中学恰恰在近年来“回归”到单元教育。

独中要走出经费、师资、管理、品牌、教学媒介语等等困境,谈何容易。国中更是困难重重。

我们说,华文教育受制于政治议程。归根结底,华文教育的解决还得回归政治。两线制的成形将为华文教育带来一线曙光。什么“圆桌会议”、“积极跟进”都是虚的,暂时的。大选一过,又是另一个5年,政客在窃笑,而华教呢,不知在悲戚了多少个5年!

张树钧

时事评论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