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应试文化推动素质教育教育部以评估方式取代低年段统一考试,意味著教师将扮演更吃重的角色。(摄影:曾钲勤)

在2019新学年中,小学低年段学生将以课堂评估(PBD)及校本评估(PBS)取代统一考试,引起坊间热议。尽管教育工作者普遍乐见该政策的落实,但亦忧心这是否又是一次“匆忙上路”。

我国近年致力朝素质教育方向前进,像是2011年落实以“读、写、算、思”为主的“KSSR小学标准课程”,寄望加强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而同年,校本评估的推出,则是盼透过弹性化的评估机制,逐步淡化应试教育文化。

然而,即使“KSSR小学标准课程”有别于传统的“KBSR小学课程纲要”,但据2018年颁布的《华小推行KSSR的初步调查报告》中显示,教育部欲淡化应试教育的目标未达预期,关键仍在于考试依然是评估学校及学生的重要指标。

即便如此,但该报告亦捎来正面讯息,其中问道“KSSR校本评估方式是否有助于淡化应试教育,并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全马604所华小教师中,共有约64%至74%的教师认为尚可,仅18%至27%的教师觉得没有帮助。

与时下教育趋势接轨

对此,隆雪华堂文教委员黄瑞泰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坦言,政府废考的决定,不仅与时下教育趋势接轨;更重要的是,今后将改以多元评估的方式发掘学生潜力,以摒弃现今社会将分数作为评鉴学生的标准。

他感慨,我国社会“甩不掉”应试教育这包袱,使大家往往无法看到孩子更大的可能性,特别在华人传统观念中,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为全才,但素质教育却以发掘孩子特性为主。

“应试教育透过考试成绩将孩子分类,但教育并非如此,学生上课或许不守秩序,但这不代表他不行,当标签贴上去过后,他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黄瑞泰坦言,政府废除考试,改以多元评估的方式发掘学生潜力,符合时下教育的趋势。
黄瑞泰坦言,政府废除考试,改以多元评估的方式发掘学生潜力,符合时下教育的趋势。

此外,过去我国教育政策,时常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且新政府上任以来频频“U转”,使不少国人质疑政府废除小学低年段考试的决心。惟黄瑞泰却认为,透过行政决策才可改变社会对应试教育的刻板印象,且改革也无法待整个社会达成共识才行动。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不具备自主思维能力,而以追求标准答案为目标;但在这资讯爆炸的年代,应专注培养学生的个人特质与能力。”

他也坦言,改革阻力通常源自家长及校方,尤其家长往往比学生担心不用考试;不仅如此,学生成绩更是各校评比的指标,连带影响校长升迁待遇等。

素质教育推动之所以缓慢,莫过于过去推动政策的执行力不足。因此,在黄瑞泰看来,教育部的方向是对的,但执行须有周详方案,且让教育回归专业,不再受到政治因素所影响。

依学生个别情况评估 教师挑战更大

教育部以评估方式取代低年段统一考试,意味著教师将扮演更吃重的角色,需依据学生个别情况进行评估;但教师担忧评估将加剧原本就繁重的工作量。

但日前,教育部长马智礼捎来喜讯,提出9项减轻教师负担的举措,包括简化文件管理、废除不必要的委员会工作等,让教师更能专注教学。尽管如此,据教总秘书长陈清顺向各校长打听后,教师的工作仍未明显减轻。

对此,他认为,仍需时间观察教育部减轻教师工作量的举措。但他也说,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让要让学生快乐学习,也应让教师快乐教学。

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陈清顺认为,不单要让学生快乐学习,也应让教师能快乐地教学。
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陈清顺认为,不单要让学生快乐学习,也应让教师能快乐地教学。

应试教育失去原意

他坦言,教总向来鼓励废除公共考试,因考试早已失去原意,甚至沦为评断各校表现的标准,而往往成绩不理想的学校,还得受督学等官员的重点关注,无形让教师们承担额外压力。

废除应试教育,改以评估方式为主的素质教育,其挑战在于教师得悉心观察学生的情况;但以现实层面来看,我国大型学校的班级人数往往可达40至50人,且长年面对师资短缺的问题,这使教师在评估学生的过程面对相当大的挑战。

陈清顺也认为,欲落实素质教育,小学繁重课业亦是当局需探讨的问题,尤其我国大多小学仍采取“半日制”上课时间,教师往往都是在“赶课”而非上课;且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要掌握那么多学科,也未必能够提升对科目的兴趣。

他补充,在强调高思维学习“KSSR小学标准课程”,国文与华文科程度相当高;因此他认为在素质教育下,应以加强低年段学生的语言基础为主,而到高年级阶段时,才逐步加强学生的高思维训练。

教师对考试文化根深蒂固 在职训练适应新时代

废除小学低年段考试,改以评估方式代替,不仅考验政府施政魄力与智慧,更是对前线教师的重大挑战。

对此,瓜拉立卑东姑安潘阿富珊师范学院华文讲师黄先炳博士指出,教师对教育的观念应与时并进,特别许多教师已投身杏坛多年,而在职训练将有助适应新时代教育。

黄先炳指出,在职培训将有助于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特别许多教师已投身杏坛多年。
黄先炳指出,在职培训将有助于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特别许多教师已投身杏坛多年。

惟他感慨,许多教师往往对改革感到负面,因为新政策只要改变其日常作业,普遍被视为不好的政策。

因此,他也强调,教师须自觉时代不同了,不能以过去的教育理念来授课,否则这无疑就是剥夺了孩子的明天。

另一边厢,他指出,师训学院自升格为教师教育学院(Institut Pendidikan Guru,IPG)后,其培训新教师的课程也应时代作出许多调整。但遗憾的是,当师训毕业生担任教师后,往往会受到校园内根深蒂固的应试文化影响,无法将所学贯彻在日常教学中。

家长也一知半解

在他看来,教师教育学院的功能不仅是培训新教师,也应为在职教师提供培训。对此,他建议,由在籍师范讲师到各地巡回授课,相信可让更多教师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

不单是教师对素质教育感到困惑,许多家长也对官方欲推动以评估取代统一考试感到一知半解。因此,他认为,唯有透过更多的醒觉运动,才可让各造意识到教育正极速地转变。

尽管如此,但他坦言,教育本就是一项“慢的艺术”,且改革也无法短时间内看到成果,特别是社会仍受应试教育文化影响。惟他也建议,政府或可给予校方更大自由度,像是让教师有更大空间去策划评估方式等。

教育部欲淡化应试教育的目标未达预期,关键仍在于考试依然是评估学校及学生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欲淡化应试教育的目标未达预期,关键仍在于考试依然是评估学校及学生的重要指标。

废除考试“不破不立” 彻底推动素质教育勿U转

素质教育在我国推动甚缓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无法找到能取代考试的“评估方式”;即使政府落实“KSSR小学标准课程”时,就已立下废除小六检定考试的目标,但最终却不得而行。

此外,尽管校本评估推出至今,已近10年。但评估的思维仍未在我国社会普及化,大家仍陷入“没有考试,该如何知道孩子进度”的迷思中。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郭史光宏认为,考试仍然起著很大的影响,使素质教育难以推行,且目前仅废除小学低年段统一考试,仍未将“标志性”的小六检定考试取消,相信家长仍会继续关注孩子在考试的表现,那素质教育恐怕仍推动得不彻底。

他坦言,废除考试并不意味著应试文化得以根治,倘若素质教育得以推行,我国教育窘境将得以反转。可是同样的,若这又是希盟政府的一次“U转”,将使社会对废考丧失信心,下次改变将更艰难。

“我认为废除考试是‘不破不立’,‘破’其实很简单,就是废除考试,但怎么样‘立’呢?这就是大家得面对的挑战了。”

在郭史光宏看来,从统一考试过渡到多元评估,不仅是形式的更动,本质上是社会的思维是否取得革新,公民是否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是过去应试教育无法达到的成果。

“考试是在群体中以排名方式排列出来,适用于选拔人才,像是大学录取透过公共考试较为公平;但如果是这个方式而言,小学阶段每个阶段为何需要考试呢?”

他指出,评估不仅仅是“针对学习的评估”(Assessment Of Learning),其实应涵盖“促进学习的评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与“作为学习的评估”(Assessment As Learning)。

但他也强调,多元评估势必会增加教师工作量,这也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教育部有必要松绑,给予教师更大自主权;否则教师在无法应付教学工作之余,只会出现“应付”当局的情况,政策最终也无法达到上通下达的效果。

在郭史光宏看来,只要“标志性”的小六检定考试未废除,素质教育恐无法彻底执行。
在郭史光宏看来,只要“标志性”的小六检定考试未废除,素质教育恐无法彻底执行。

落实素质教育与未来接轨

全球进入工业化4.0时代,各国纷纷推动国内教育改革,致力于与新时代接轨;而我国亦在前朝政府时期,配合时下教育趋势推动各项教改,惟推动进展始终缓慢,致使始终摆脱不了“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困境。

其中废除考试正是其中关键一环,尽管政府多次废考不果,但新政府普执政数月,教育部便在新学年落实废除小学低年段考试。

对此,大马研究、普询和科技中心总执行长黄颖欣博士认为,推动素质教育并不单是废除考试,仍需透过许多环节配合,因此当局需提出更全面政策配合,以顺应时代趋势。

“素质教育反映国人是否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尤其全球迈入工业化4.0,越来越多传统岗位消失,我国教育体系所栽培我的学生,是否符合职场的需求?”

黄颖欣认为,政府在推动素质教育,需提出更全面政策配合。
黄颖欣认为,政府在推动素质教育,需提出更全面政策配合。

教育改革面对阻力

她也说,全球在推动教育改革时,往往都会面对许多阻力,这是因为教育所牵涉的层面极广,且并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但正因如此,政府制定政策应更全面地考量,不能仅扮演‘火车头’角色,而忽略受政策影响的相关者,尤其当社会正在从普及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

此外,她也提及,即使新部长上任,但若行政效率仍然低落,政策恐难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施政者须展现领导力,让素质教育得以成功推行。

另一边厢,她也认为,在素质教育底下,教育部或可赋权予各州教育局,去探讨我国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课题。“往后我国教师水平提升后,政府将可更具灵活性给予各州教育局制定课程,在课纲内配合城乡学生的教育水平而因材施教,这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