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到1942年中国对抗日军侵略之时,曾有一群来自南洋(现为东南亚)的年轻人,因为一腔热血,抛下所有的顾虑远赴中国昆明,在崎岖蜿蜒的滇缅公路上,以驾驶盘为武器抵御日军的袭击。他们为了和平而赴难,和平后,他们却被遗忘、被忽略、被逼迫。这群人的名字,叫“南侨机工”。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组织而成的司机与维修工人。二战期间,中国急需运送物资的司机与维修人员,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便响应国民党政府的号召,登报招募司机与维修人员。

1939年,3192名来自马来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缅甸等地的年轻人分成9批,远赴中国抗战。这群机工日以继夜的在滇缅公路上运送抗战物资,然而在1942年,为了阻止日军继续前进,中国只好炸断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南侨机工也随之宣告解散。

皆受到不平待遇

在这3192多名的机工中,约1000多名壮烈牺牲、1000多名顺利回到南洋、另1000多名则滞留在中国。资深媒体人林明华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根据记载,二战之后滞留他乡的南侨机工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有些连容身之地都没有,南侨总会寄给他们的慰劳品也被贪官污吏没收。

“经报章揭发加上陈嘉庚的交涉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才同意发给该些机工每个人200美元的遣散费,但没路费,他们回到南洋已是一年后的事。”“和平之后,不管回到南洋或是留在中国的机工都受到不平待遇,他们被忽略、被遗忘、被诬蔑,甚至被逼迫而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女扮男装的李月美,虽然逃过了二战,却受不了文革的污蔑自杀而死。”

他续说,回到南洋的机工则隐姓埋名,因马新独立后,这群人的身份陷入的尴尬,他们无法表露自己曾为中国打仗,因这将引起是否效忠新国家的疑虑。

他表示,一直到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经过多人的努力,重新挖掘出这段历史,南侨机工的贡献才受到重视,目前在大马的南侨机工生存者仅有4位,一位在怡保,另3位在砂拉越。

“若站在历史高度看南侨机工,他们不仅是中国抗战历史的部分,更是我国华人历史重要章节,虽然是援助中国抗战,但他们也间接拖延了日军入侵东南亚,为捍卫马来半岛做出贡献。”

大马后裔多不知父辈伟大

曾接触来自中国与大马的南侨机工后裔,林明华认为来自中国的后裔较积极正面面对这段历史,反观大马的后裔对于这段历史会比较模糊。

“大马的后裔比较不知道这段历史的意义及其父辈的伟大,反而接触这些历史资料后,他们才慢慢建构起对父辈故事的了解。”

詹尊让认为,其主因是回到大马的南侨机工因当时的政治环境而鲜少提起往事,加上也没这方面的媒介来介绍这群人士,所以后裔对此事所知不多。

“我曾经访问过新山4个华社,在百多人当中,仅有一个人听过南侨机工的故事,这是很可悲的事。”

然而,他认为,此次广东省南洋归侨联谊会在大马演出的“赤子丰碑”歌舞剧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这段华侨抗战历史。

林明华希望上述的活动成为起点,唤起更多人投入有关南侨机工的研究与关注。

“目前对于南侨机工的研究大部分是以中国为主,马新在这方面的著作和研究还是少之又少,虽然两地也有一些团体和个人关注,但多为民间自发的行动,欠缺人力、物力的投入,但在传播的部分还是取得一定的成绩。”

他说,希望学校或是华团能举办南侨机工的讲座、纪录片放映等的活动,及成立一间南侨机工文物馆,将目前散落各地的文物有系统地保存下来。

“目前最起码可以找出机工的名字或照片,找一个就填补了一个空白,或是访问后裔,记录下该些机工精彩的故事。”

二战时被誉为中国生命线的滇缅公路崎岖蜿蜒,全长1146公里仅花了9个月便完成。
二战时被誉为中国生命线的滇缅公路崎岖蜿蜒,全长1146公里仅花了9个月便完成。

妇女小孩打通国际运输线

穿越6大山及横跨5大江的滇缅公路以中国昆明为起点,并在缅甸的腊戌结束,它是中国抗战时期的生命线。

这条全长1146公里的公路完成于1938年,当时是由150万的中国人历经9个月筑起,其中大部分的工人都是妇女与小孩;为了打通这条国际运输线,有者甚至用了几天的时间,从偏远村落走出来筑路。

林明华解释,由于当时的男性都去当兵,老人、妇女与小孩只好担起建路的工作。

他续说,滇缅公路共有4大危险,包括需经过6大山及5大江、雨季路滑的危险、面对日本军的轰炸及一种称为瘴疟的恶性疟疾。

南艺文化艺术协会会长詹尊让则表示,此公路的高度落差介于500公尺至3000多公尺之间,当时的南侨机工曾形容“若初一掉下去,十五才到底”,其高度可想而知。

根据统计,从1939年至1942年5月间,每日共有300多吨的抗战物资由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其中的45吨是由南侨机工运送。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