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多家台湾著名饮料连锁店大举进攻大马市场,在本地再掀起台湾饮料热潮,而这股热潮如今迅速蔓延至全马,造成台式饮料店在各地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保守估计所有品牌的台式饮料店,已超过300间。

自从约在10多年前开始吹起连锁饮食业风潮后,不同区域与风格的连锁经营式美食曾掀起热潮,例如最早的是民歌驻唱餐厅,后来到本土的旧街场白咖啡与港式茶餐厅等也风行一时,如今则是台式饮料蔚为流行。

“18度c”台式饮料连锁店东主郭青杰受访时指出,这股台式饮料与美食的风潮,并非只有台湾品牌专美,因不少本地饮食企业也加入。

“台湾品牌多数集中在雪隆地区,槟城与新山等地则是大马品牌最集中的区域,估计约有100间,料在各地已有超过300间台式饮料店。”

他披露,最能代表台湾饮料文化的“珍珠奶茶”,其实是1980年代流行的泡沫红茶所创造,在奶茶中加入粉圆成为“有料”的饮料。“30年来,在台湾民间社会的集体创新下,让茶饮从原本只是加入粉圆,到现今研发出芦荟、椰果、蒟蒻、粉条等料物,同时,其标准规格也不断在变化,从以前最普遍的塑胶杯装350毫升变成500毫升,到如今700毫升才是标准容量,并已向1公升看齐。”

他说,台湾单单是现场即冲的饮料,在一年内就耗掉13亿个塑胶杯,而其形态又是以中小企业形式为主,因此,众多业者若要在竞争激烈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须不断创新与研发,形成每一季(3个月)都会推出新口味饮料。

捉住年轻人口味

郭青杰表示,因此,“创新”与“求变”已形成台湾饮料业的常态文化特色,并不断纳入新材料作新变化,获得市场接受的成品,就会迅速被复制与流行,而受冷落的饮料则很快被淘汰。

“台湾偏向推陈出新的饮食方式,与本地餐饮业大大地不同,前者对象比较集中在年轻族群,例如学生及上班族等,因为这些都是对新饮食习惯接受度比较高的一群。”

也因此,才20岁出头的郭青杰乐观认为,台式饮料的风潮会一直延续下去,因只要有台湾夜市的存在,只要有竞争和继续求新与求变的的动力,变化多端的台湾饮料,就可捉到年轻人喜欢新奇的口味与喜好。“创新与求变的饮料企业文化,台湾整个饮料物流完整性以及客制化弹性高,这也是其他国家的饮食业所难以比拟的。”

老夫妻故事特色包装品牌

毕业自辅仁大学食品科学系的张馨元指出,台湾饮食风潮从很久以前就深深影响大马,10多年前,早期的珍珠奶茶就已出现在本地夜市,其他小吃如台湾香肠、葱抓饼、臭豆腐等也深入大马。

“台湾食物的特色是街头小吃众多,对美食的定义是讲求口感与弹性,以及食料质地的鲜美等;而大马食物则以主食为主,并融合不同种族,讲求的是色彩鲜艳、香料和味道等。”

本身也喜爱品尝美食的张馨元表示,台湾人另外一个特色,就是会用故事或在地特色来包装品牌,例如“鲜芋仙”背后就是老公公与老婆婆半辈子打拼的事迹,而芋圆则会让人联想到九份小镇。“再加上台湾综艺、美食节目和偶像剧等的‘文化输出’,种种的宣传都加深大众对台湾小吃与饮料的印象。”

台商换原料应对“塑化剂风波”

台湾黑丸嫩仙草大马负责人潘春捷受访时披露,台式饮料连锁店约在2010年,才开始在大马掀起风潮,但近半年来,迅速增加到超过10个台湾饮料品牌进驻大马,尤其在雪州八打灵再也一带最多。许多上班族与学院生集中的区域,如梳邦SS15,已变成“小台湾美食区”。

“与之前在大马流行的餐饮业最大异别之处,是台湾饮料特色的勇于创新,并持续求变,例如‘烧仙草’原本只是传统的冬天甜点小吃,但台湾饮食业者加入变化,与鲜奶、花生、红豆与粉圆芋圆等其他甜点重新组合,变成夏天也能吃的仙草冰品,结果此创新的饮食热潮风靡全台。”

他说,2011年所爆发的“塑化剂风波”,只是一个最上游的原料供应商出现问题,结果蔓延到整个台湾的下游所有饮料业者,但业者们在不到两星期内就迅速拟定对策,更换原料来解决顾客疑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