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华人庙宇数不胜数,大大小小,知名不知名的都有。最知名的例子就是柔佛古庙、北海斗母宫或者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等,这些都是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游客打卡的必去之处。
但是纵观整个马来西亚,能够做到游客必去之处的庙宇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身为华裔尤其是有在庙宇服务的我们必须要思考,如何将自身所在的庙宇变成一个人们都会想去的地方,即使不是大批游客前来,也要让社区乃至周边民众熟知。
我以本身服务的士乃恒顺港大伯公庙为例子,早年这边只是提供普通民众前来点香而已,甚至连附近居民也不知道该庙宇的存在。在2020年现届主席梁国忠上任后就致力推行庙宇走出去的计划,他领导的理事会和青年团积极的通过一系列活动吸引外来游客和民众前来本庙参与活动,例如节庆庆典、文化推广、社区公益活动等。同时也与旅游单位、地方社团和媒体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庙宇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
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庙宇的知名度,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其作为社区文化地标的意义。庙宇作为华人社区的文化核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更是历史传承与社区凝聚力的象征。在旅游的语境下,庙宇的吸引力来源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节庆活动以及与社区的深厚联结。每一座庙宇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如士乃恒顺港大伯公庙供奉的大伯公,承载了华人移民早期开拓新生活的历史记忆。
这些故事可以通过导览解说、文化展览或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呈现给游客,让他们不仅看到庙宇的建筑之美,还能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庙宇可以通过修复古迹、增设历史展板或出版小册子等方式,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吸引游客的“卖点”。
此外,华人庙宇的节庆活动,如神诞、农历新年或各大文化节庆等,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社区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些活动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参与感,能够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要将庙宇打造为旅游景点,与旅游产业的合作至关重要,因此近期士乃恒顺港大伯公庙就与林连玉基金会合作,推广了士乃新村导览计划,其中一个路线就将该庙纳入导览点,以此来吸引更多外地人士参与。
庙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能提升庙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为社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士乃恒顺港大伯公庙的转型经验表明,只要有创新的思维、积极的行动和与时俱进的策略,任何一座庙宇都有潜力成为游客和社区民众心中的文化地标。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更多人走进庙宇,感受华人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