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礼堂禁酒风波虽在舆论压力下于24小时内迅速U转,但伤害已无法挽回。华社对首相安华的信任骤然滑落至谷底。这次事件就像一记重击,直接击穿华社对“开明、中庸政府”的最后期待。而代表华裔选民的民主行动党,同样无法置身事外,难以脱责。

学校礼堂禁酒风波虽看似落幕,但华社心里非常清楚:那些响亮的改革口号、动听的多元承诺,原来都经不起现实考验。只要政客一句话,就足以撼动华社的权益;即便事后澄清,也无法抹去被忽视、被牺牲的感受。真正受伤的,是华社对政府的信任。

禁酒风波并非安华“说错话”,相反更像是安华内心政治信念的自然流露,再一次用非土著的权益与感受,换取穆斯林选民的认同。这是有意识、有方向、反复出现的政治策略,而非偶然。

安华以“改革者”形象上台,承载著华社与印裔社群对于多元、开明、中庸社会的期待。然而,两年过去,国家体制改革毫无突破,承认统考不再提及,公立大学录取仍旧天花板高筑,宗教与种族课题此起彼落,各族之间的不信任感反而加深。

华社与印裔社群曾经的耐心与期待,被一次次事件耗尽。曾经高举的“烈火莫熄”,如今只剩讽刺。

过去两年,种族敏感事件连番发生,团结政府阵营习惯将矛头指向国盟的伊斯兰党和土团党,指责他们煽动情绪、制造对立。但问题是,团结政府如今掌握国会三分之二优势,手握国家行政权,却依旧无法防止种族主义叙事蔓延。如果掌权者仍无能解决,那人民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相信希盟还代表“希望”吗?

华社不能再被动承受,不能再躺著中枪,不能继续成为政客手中的玩具。华社必须团结,要硬起来争取权益,以清晰而一致的声音向朝野各阵营提出诉求:要赢得华社支持,就必须拿出诚意,以具体政策换取选票,而不是空口承诺或情绪操作。

如今,无论是国盟、国阵还是希盟,都在积极争取华社及城市选民的支持,甚至连伊党也开始向非穆斯林释放友善讯号。既然各方都在争取,华社就更应该在此时,提出清晰与具体的政策诉求。

来临的沙巴州选不应该只是一场地方性的选举,华社应该团结起来,争取华社应有的权利和尊严,最直接的是,要求各政党全面承认统考文凭。

就在沙巴州议会解散前一刻,州政府突然宣布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此举清楚显示,华社的选票依然有份量,华社只要敢提出要求,就有被重视的空间。

沙巴州选

在来临沙巴州选对华社是有利的,各路政党都想争取华社的支持,州选正是决定华社的政治谈判筹码是否仍然存在,华社应该大声要求各政党,尤其中央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文凭!华社要告诉所有政治力量,华社不是理所当然的票仓;信任不是无限存款;支持必须与政策兑现等价交换。只要华社能团结、一致、清晰、坚定,我们就有资格、也有能力,决定谁值得那一票。

虽然并非所有华裔子弟都就读独中,但承认统考在华社中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的不只是教育资格的问题,更是华社的尊严是否被平等对待、华教的贡献是否被国家正式承认。

如果政府愿意承认统考,那意味著国家看见华社、尊重华社,也愿意把华社视为共同建设国家的一份子。这是一种身份地位上的肯定,而非对任何群体利益的威胁。必须强调的是:承认统考不会动摇土著特权,不会改变宪法架构,也不会削弱任何社群的权益。它只是让不同教育体系下成长的孩子,都能拥有同样公平的升学与就业机会。

沙巴州选不应该只是一场普通选举,它必须是检验多元路线是否仍有未来的一次关键节点。如果这一次,华社选择沉默、选择退让,那么在教育、文化、语言等议题上,就错失了谈判时机。

接下来,华社不会再和政府谈感情,也不会再被华丽的口号所感动。真正能重建信任的,不是承诺,而是行动;不是说服,而是政策落实。唯有以明确、可验证、可兑现的改革成果来回应华社诉求,才称得上诚意,也才值得支持。

我们支持谁,不只看口号;我们支持谁,取决于他们是否尊重我们。这一战,是华社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邓文龙

青年工作者,现任青年运动全国总秘书,青年领导力讲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