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的笑容得体,记者的镜头闪烁著“历史性时刻”的光,新闻稿写得漂亮:美国同意豁免多达1711项关税项目,美国的关税从25%下调至19%,是一份“互惠贸易协定”,不会影响马来西亚的主权。

可我读完那份刊载在美国白宫网页,据称是马来西亚与美国签署的双边贸易协定的文件后,心底只剩下一个问号。

第3.3条:数码贸易协定
“马来西亚在与其他国家签署新的数码贸易协定之前,如该协定可能危及美国的重大利益,应先与美国进行磋商。”

Article 3.3: Digital Trade Agreements

"Malaysia shall consul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entering into a new digital trade agreement with another country that jeopardizes essential U.S. interests." 

第5.3条:其他措施
3.“若马来西亚与某国签署新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或优惠经济协定,而该协定危及美国的重大利益,美国可在与马来西亚磋商未能解决其关切后,终止本协定,并依据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命令,重新实施相应的互惠关税税率。”

Article 5.3: Other Measures

3."If Malaysia enters into a new b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 or preferential economic agreement with a country that jeopardizes essential U.S. interests, the United States may, if consultations with Malaysia fail to resolve its concerns, terminate this Agreement and reimpose the applicable reciprocal tariff rate set forth in Executive Order 14257 of April 2, 2025."

前者要求我们在签署新的数码贸易协定前,必须先与美国磋商;后者则说明,若我们与其他国家达成的协定“危及美国利益”,美国有权终止协定并恢复关税。说白了就是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得先考虑美国的“核心利益”。

部长说“这不会影响主权”,但主权什么时候是这么轻薄了?主权是一种选择权,是能不能说“不”,能不能拒绝。若我们的数码贸易政策、双边协定都得先过美国那关,那么我们究竟是独立国家,还是东南亚某个友好附属地?

在“互惠”的名义下,确实得到关税豁免,却失去决策自由。整份协议里,美国没有任何需要征询大马意见的条款。我们要consult(咨询),他们只需concern(忧虑)。我们有obligation(义务),他们有option(选项)。这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现实的讽刺。

如果认为只是外交惯例,或是经济发展必须的代价。什么时候,我们开始习惯了“为了发展,就可以不谈尊严”?互惠协定从来不是中性的。过去种种的不平等条约,也曾披著文明、友谊与繁荣的外衣。只是那时割让的是土地,如今放弃的是决定权。

美国说要保护自己的“essential interests”(基本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呢?有没有人认真问过:我们的“essential interests”是谁在保护?部长说这不会影响主权,但若连签贸易协定都要先请示别人,所谓的“不会影响”,是不是也只是政治语言上的安慰剂?

或许在政府眼里,这是赚到的权衡。我们换来了市场、数据、投资与美元的流动。但在更深的层面,我们却交换走了国家的自信。一个真正主权独立的国家,不会在文件上写著“consult before acting(行动前咨询)”,更不会接受“terminate if displeased(不满意就终止)”的条款。

有时候,主权被削弱并不是从枪炮开始,而是从一纸协议、一句“无伤大雅”开始。人们如果只听部长微笑的保证:“这不会影响主权。”就像需要动手术的病人只愿意听医生说:“没事,吃点药就好。”

张溢豪

自由撰稿人,大学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