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提醒我们在这个日益脆弱的时代,要如何守护人类的心灵与精神健康。今年世界卫生组织以人道危机中的心理健康为主题,是非常贴切的。因为当我们谈到人道灾难,视线很难不落在加沙、缅甸、乌克兰,以及那些被世界忽略的角落。
这不是抽像的政策辩论,而是集体创伤的现实写照。一场场暴行导致妻离子散,摧毁医院,摧折医生的双手,也磨灭了家庭对未来的计划和盼望。以加沙的情况来看,已不是单单的冲突,而是十分残忍的种族灭绝。若说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便等同于默认此暴行的存在。
在当下的局势中,所谓的中立往往并不是真正的中立,而是一种助长暴行的沉默。沉默本身则成了让苦难延续的温床。正因为如此,全球坚韧船队(Sumud)的出现具有非凡意义。它是一项由公民发起的国际行动,意在突破封锁,把粮食和药物带给那些渴求生存的人们。来自四十多个国家、五十多艘船只齐聚,Sumud在阿拉伯语里就是坚韧不屈。马来西亚人也参与其中,这说明我们的良知尚未完全被冷漠吞没。
但,令人痛心的是本地网民的反应。有人对救援行动冷嘲热讽,甚至在目睹种族灭绝的报道下以嘲笑表情示之。这样的举动远不是单纯的缺乏同理心,而显示道德的侵蚀。它不关宗教,但关乎人性,把别人的苦难当成笑料,等于玷污自己的良知。
我们必须明白,拒绝或阻碍人道援助不是一种可辩护的政治立场,而是对死亡的直接共谋。自2023年10月以来,已有超过6万8000名巴勒斯坦人遇害,16万9000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那些数字不是抽像统计,而是一幕幕血与泪的现实。
灾难或战争可带来严重的健康创伤。科学证明,儿童时期的饥饿和极端压力会永久改变身体结构,影响一生的健康风险。胎源性成人疾病(Fetal Origin of Adult Disease)的概念提醒我们,童年被剥夺的营养和安全,往往在成年后化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换句话说,封锁食物和药品的做法,不是短期战术,而是在下一代的生命里写下疾病的轨迹。
与此同时,加沙崩坏的医疗系统正在见证传染病的回潮,水痘、麻疹、脑膜炎在拥挤的避难所里蔓延。种族灭绝的创伤并非仅是政治隐喻,它已在生物学层面显现。
心理创伤的深度更令人震惊。研究显示,严重的创伤后压力症会影响控制压力反应的基因,这些改变能够代际传递。对大屠杀幸存者和卢旺达幸存者的追踪研究同样指出,创伤不仅被记忆所保存,也会以生理方式遗传给下一代。换言之,加沙的孩子们即便世界停止注目,他们的身体里仍将携带这种伤痕。
这正凸显出世卫组织将心理健康置于人道危机中心的必要性,同时揭露当下国际政策的惨烈失衡。尽管心理与精神健康的需求骤增,全球在这方面仍面对高达2000亿美元/8440亿令吉的资金缺口。食物、庇护、安全和心理援助被同时剥夺时,我们面对的已不只是战争,而是良知的崩塌。
当国际机制失灵,民间社会只能挺身而出。Sumud救援船队不仅是物资输送的行动,更是良知的表态。它对机构的迟缓和某些政府的道德回避发出了有力驳斥。那些以追求平衡自居的人,往往忽略了正义才是真正的平衡。
眼前的选择很简单。要么我们行动,建立人道走廊,确保援助抵达饥饿与受伤的人群,帮助修复他们破碎的身心;要么我们保持沉默,与他们的毁灭产生共谋。
沉默留下的污点,不易洗去。历史这一页页翻开,注视的人从未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