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4车连环车祸,在雪州武吉加影收费站酿成1死8伤惨剧,一岁男童惨被抛飞车底,当场殒命。警方虽已逮捕42岁的肇祸罗里司机,并指事故源于“煞车器故障”,但真正的责任,绝非一句“机械失灵”就能一笔带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马道路上罗里夺命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血淋淋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不是单一司机的疏忽,而是监管制度的长期失守。当道路不断沦为罗里横行的屠场,谁来为一次又一次的家庭破碎负责?
所谓“煞车失灵”,听来似是天灾,实则是人祸。罗里机械出状况背后,往往是车辆保养的草率、运输业者的轻率,甚至是检验环节的漏洞。若执法机关每一次都接受“机械故障”的解释,而不深究责任归属,那么这类车祸就注定不断重演。
血案发生在收费站口,意味著涉事罗里早已行驶不短的路程,一路上竟无人察觉、无人阻止,足见监控与预防机制形同虚设。执法单位若只是事后“援引法令”,但平时缺乏严格检查和强制性执法,等于把无辜民众的性命交托给一辆辆随时可能失控的庞然大物。
更尖锐的问题在于,罗里祸患已成常态化,却迟迟未见陆路交通局的系统性改革。多少家庭必须以血泪为代价,换来一纸无力的“调查中”?多少孩童的生命,必须被碾碎,才足以唤醒当局沉睡的责任感?
陆路交通局必须被推上责任的前线,作为监管与执法的关键部门,若一再纵容不合格车辆与疲劳驾驶的罗里司机上路,就是对公众安全的背叛。我们要的不是事后的新闻稿,而是切实的预防措施,更严格的检验制度、更频密的路检、更严厉的惩罚。
今日的惨剧不是孤立,而是长期纵容的结果。当局若继续把死伤冷冰冰地统计为数字,而不是警钟,那么下一个遇难者可能就在你我身边。
一岁男童的生命,无法重来,他的离去是社会的伤口,更是制度的丑陋注脚。我们不能让“机械故障”成为推诿责任的挡箭牌,更不能让执法的松懈成为杀人的帮凶。
道路安全,本应是最基本的公共保障;若陆路交通局依旧无动于衷,人民就有权追问,我们缴纳的路税、遵守的法规,到底换来了什么?
罗里频频夺命的背后,隐藏的不是钢铁的失灵,而是制度的崩坏。如果今天不追责,明天死神还会继续驾驶著失控的罗厘,血案只会继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