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大学录取的争议都会重演。一甲子的问题,到今天还没解决。要收拾这个烂摊子,责任落在现任政府肩上。

这次值得肯定的是,安华政府跨出了第一步:确保STPM 4.0的理科生,都能进入前三志愿的科系。这是好事,虽然难以尽如人意,但是一个好的开始。

但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国立大学的直收制度(Direct Intake)或者马大的SATU管道,却被扣上"金钱至上"的帽子。

第一个开口骂的,就是马华总会长魏家祥。但别忘了,SATU制度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实行,那时候魏家祥正是内阁部长。

问题来了:SATU直收,到底是好还是坏?

先讲背景知识。

国立大专有UPU管道,政府津贴90%的学费,学生只需承担10%,这是政府的责任。SATU存在与否,都不会影响UPU的招生名额。举个例子:马大中文系的UPU名额有50个,不会因为SATU收了10个人,就变成只剩40个。UPU的50个,始终还在。

有人会问,政府为什么不直接增加UPU名额?

理论上可以,但现实是名额不可能无限加。就像马大会计系,给了85个名额,第86个人会问为什么不能再加;加到120,第121个人也会问。那这数字要加到哪里为止?

所以,SATU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第二次机会。

对学生来说,这是进入国立大学的另一条路,学费虽高于UPU,但相比私立大学依然负担得起(法律系、会计系4年大约8万令吉)。

对大学来说,SATU能带来额外收入,提升设施和资源。

换句话说,这是双赢。

很多时候,华裔学生没进到心仪的热门科系(其实不少土著学生拿4.0也一样进不到),SATU就是他们的第二次机会。

如果今天关闭SATU,UPU的名额不会增加,真正受伤的,不就是华裔子弟吗?

所以,与其盲目攻击,不如站在学生的利益和前途来思考:SATU不是完美,但它至少给了机会。关掉它,输的会是谁?

程健鹏

国际法研究生,思达大马(SEDAP Malaysia)研究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