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中六课程的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长期以来被誉为“最艰难的考试”。其制度严谨,却因录取机制的缺陷,使不少优秀学子即便考获满分,也未必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科系。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士气,也使STPM在竞争力上逐渐输给大学预科班与基础课程,导致报读人数年年下滑。

然而,今年的改变为中六生带来了曙光。全国69名在2024年STPM考试中考获4.0满分的理科生,已在政府与高教部的协调下,获分配进入自己申请的前三志愿科系。这项由团结政府推动的改革,意义深远。

过去,即使是顶尖的满分生,也可能因制度与配额的限制,错失心仪科系的机会。这不仅不公,更让STPM蒙上“辛苦无用”的阴影。如今,政府承诺满分生可获录取至首三志愿科系,不只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六教育体系的修复。

这项改革向全国学子传达了一个清晰讯号:努力不会白费,公平才是教育的核心。另外,也为STPM恢复声誉与吸引力,避免学生与家长只把预科班当成唯一优选;通过与高教部紧密配合,建立了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减少人为干预与不透明操作。

除了满分生录取保障,昌明政府也同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中六生的待遇与前景。

今年,教育部额外拨款1500万令吉,为全国近10万名中六生发放每人150令吉的开学援助金。金额虽不算大,但对低收入家庭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政府的态度,中六教育在体制内有其重要地位,绝不能被边缘化。

此外,政府也在部分国立大学开设“中六课程”,让符合资格的学生提早进入大学环境,修读学分并体验校园。这不仅让中六生的履历更具竞争力,也打通了新的升学管道,补上了过去体制的不足。

教育公平一直是大马社会高度关注的课题。不同族群、不同背景的学生,都理应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但现实中,中六课程往往被弱化,甚至被视为“次等选择”,使许多来自基层、却勤奋刻苦的学生陷入不利处境。

如今,保障满分生录取与提供援助金,正是对教育公平的具体实践。它回应了社会对公正的呼声,也为教育体制注入新的信任与信心。

三大改革

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六课程要全面恢复竞争力,仍有三大挑战:

其一是体系平衡,如何确保STPM与大学预科班之间能在公平的平台上竞争,而不是一再引发比较与不满;其二是资源投入,政府能否为中六教育提供更多师资与教学条件,让学生不再因环境限制而处于劣势;其三是多元升学,如何持续拓展中六生的升学途径,避免他们在科系选择上被制度束缚。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指出:“要改变旧机制,必须一步一脚印,坚持不懈。”这句话点出了改革的艰辛,也彰显了政府的决心。

STPM优秀生获保障进入心仪科系,并非单纯的招生技术问题,而是关乎公平、信任与国家人才发展的战略决策。它不仅提升了中六课程的地位,更让全国学生看到:只要努力,就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这无疑是团结政府迈出的关键一步。唯有持续深化改革,才能让中六教育焕发新生,让大马教育体制更加公正、完善。

刘美莎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