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在吉隆坡用餐就发现到,作为马来西亚首都虽然也有高消费水平区域,但一般的生活成本对比新山实际上来得低。令人震惊的是,吉隆坡市中心中学的炒饭仅售3令吉,而新山校园的同款炒饭却要价5令吉以上。这一现象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新币汇率带来的物价扭曲已从商业区蔓延至校园,甚至开始侵蚀学生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市场物价以及校园物价失衡正在发生,吉隆坡作为马来西亚首都,生活成本原本高于其他城市,但新山校园食品价格的反常逆袭,暴露了“新币效应”的渗透力。新加坡消费者涌入带来的高消费习惯,促使新山商家普遍调价,而校园内以及校园周边的餐饮经营者也不例外。他们通过提高定价来匹配“新币购买力”,却忽略了学生群体的本地收入水平。这种定价策略直接转嫁到依靠马币生活的新山家庭身上,许多学生被迫承担高昂的餐费,甚至不得不减少日常饮食开支。

可笑的是,尽管物价问题日益严重,但执法部门的应对仍显滞后。地方执法单位往往更关注商家招牌是否符合马来文规范,而非审查市场合理性。这种监管重心的偏差,本质上源于政策优先级设置的失误。执法单位各部门职责分散,缺乏有效联动。此外,校园餐饮价格通常被归类为“市场行为”,未能纳入民生保障的重点监管范围,导致学生群体成为无人守护的脆弱环节。

另外,受到这种新币汇率带来的经济假象波及,业主有意识的,或有需要的,且永无止尽的抬高租金以应付日益增长的生活开销,或为了迎合新币效应带来的高消费经济假象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家又不得不提高售价应付租金,这就彻底的形成了一个恶性闭环。

校园物价上涨不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还可能加剧教育不平等。一些学生因餐费压力而选择减少在校进食,甚至自带廉价简餐,长期可能影响健康和营养均衡,间接的影响学习效率。更深远的是,新山若持续依赖新币驱动的经济模式,本地马币收入群体将被进一步边缘化,形成“双轨社会”,一边是享受汇率红利的外来消费者,另一方是挣扎于基本生活成本的本地居民。这种分化最终会削弱社会凝聚力,甚至引发年轻人口外流。

地方政府应联合贸易部门,对校园周边餐饮实施价格指导或补贴计划,将民生物价问题提升为执法重点,而非拘泥于形式合规(如招牌语言)。可建立快速举报通道,鼓励学生和家长反馈不合理定价、店屋业主恶意抬租等,并执法透彻。长期而言,需提高新山本地工资水平,缩小与新币购买力的差距,可通过最低工资调整或企业税收优惠鼓励薪资增长。

新山校园的高价炒饭,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汇率红利下的本地民生困境。若放任不管,“新币后遗症”将进一步侵蚀社会基础。唯有通过政策干预、执法改革与社区协作,才能让新山在区域互动中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而非让年轻一代为短期繁荣付出代价。

陈维浤

柔佛青年议员教育委员会,南方大学学院研究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