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笨珍市议会因一间牙科诊所倒挂国旗,下令业者停业30天,引发社会哗然。许多人质疑,警方已接获投报并展开调查,市议会更恰当的做法应是等待结果,再根据动机与身份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笨珍市议会的指令显然不合理。地方政府的职责应是引导人民正确悬挂国旗,而不是在初次犯错时就施加重罚。况且,停业一个月意味著业者蒙受严重经济损失,患者的医疗安排也被迫延误。
相对而言,中央政府采取了更宽容理性的立场。通讯部属下的新闻局早前呼吁,如果民众发现有人不正确悬挂国旗,应当温和有礼地提醒对方,透过教育与鼓励来培养认同感。然而,笨珍事件凸显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在治理思维上的落差。
这种落差并非偶然,而是官僚体系遗留下来的积弊。地方执法者往往习惯于机械化操作,宁愿重罚过头,也不愿冒被指责宽松的风险。有限的权力被无限放大,形成“小拿破仑”心态。笨珍市议会的决定,不排除是这种作风的缩影。
为扭转顽疾,昌明政府大力推动制度改革,包括今年通过的《2025年政府服务效能承诺法令》。该法令确立了四大核心原则:提升服务效率、至少减少25%的官僚程序、强化治理问责,以及推动结构性改革以确保监管效能。它要求各级政府定期检视现有的监管工具,废除过时规定,避免增加人民和商界的负担。
该法令适用于联邦、州政府以及全国156个地方政府,被视为推动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催化剂。换言之,像笨珍市议会这样的地方机构,也必须纳入改革框架,不能再以一刀切的方式随意处理事务。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近期在全国地方政府理事会上指出,这项法令将成为公共服务改革的主干,同时配合制定政府采购法案、推出城市翻新法案、统一残疾人士泊车指南和强化回收数据透明化等措施,共同改善地方治理。
笨珍国旗风波恰好为改革进程提供了一面镜子。中央强调宽容与理性,但地方仍停留在高压与惩罚的思维中。若这种断层无法修复,民众对制度的信任将持续流失。下一步的重点在于执行,确保地方政府落实法令精神,不再任由旧有作风继续伤害社会信心。
国旗象征团结与尊严,理应让人民在自愿中表达爱国,而不是在惩罚下被迫顺从。虽然《2025年政府服务效能承诺法令》已为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但不足以彻底根治几十年的作风。
如果人民认为有必要坚持并加强监督地方政府,就应支持中央政府促成改革,类似笨珍市议会的僵化操作才有可能被淘汰,进而推动马来西亚迈入行政更高效、治理更贴近民心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