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几位小网红制造事端,拿吃剩的鸡骨头施舍给流浪汉,引发不少人的愤怒与唾弃。虽然他们事后道歉,但却反复强调“只是做内容”“与流浪汉商量好了”,试图为此推开责任。这不禁让我思考:在马来西亚,成为网红,真的可以毫无门槛、毫无责任感吗?

我们的社会屡屡出现这类“内容至上”“无下限博眼球”的风波。除了是社交媒体环境的放纵因素,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马来西亚的家庭一般可分成三类:第一是“放养式”,强调自由的家庭;第二是“控制式”,限制儿女的自由;第三是“宠溺式”,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庭。这三种教育方式都容易走向极端。尤其在放养式的家庭,家长会说:“我信任你,所以我会给你去做你想做的事。”但他们并没有从父母那里学到如何判断是非,也不懂何谓尊重和同理。这往往会使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屡次碰壁,因为他们缺乏了道德的判断与应对现实的能力。

马来西亚的中小学的教育制度也相对完善,老师大多尽责敬业。但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出社会,而社会的残酷与诱惑,并不是校规或道德课可以管到的。

因此,家庭教育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当下,网红门槛不高,低学历高收入成为了人人想当网红的一个因素。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许多成功的优质网红学历并不高,但深受他人尊重,这是因为他们有分寸、有修养。这往往不是学业成绩可以决定的,而是家庭教育中,那个懂得自重,也尊重他人的道理。

家庭教育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给你自由,也有限制;给你宠爱,也要有教养;给你依赖,也让你自立”。父母从小就应该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不只是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做”,更应该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不能做。

家庭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例如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带他们去布施给流浪汉或者是亲身捐赠物资。这才能让孩子在接触真实社会时,学会珍惜、学会体谅、学会尊重。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塑造出一个人的品德与教养。

人人都当网红,当网红的前提更应该是先学会做人。比起恶作剧,更应该带来真诚;比起无谓的表演,也更应该多点担当。要记住,我爱人人,人人才会爱我。

李芗宸

一位以笔为剑的中学生,说书比赛与演讲冠军,热爱音乐与写作。不信沉默是金,只信发声有光。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