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画面中一位行动党部长在公开演讲时,因不满台下宾客未能保持肃静专心聆听而怒斥在场人士,引发网民热议,毕竟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大耍官威在印象中是史无前例的。
紧接著,一位大学讲师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自己收到的律师信,原来他因在网络上发表对一位行动党国会议员的批评言论,竟被该议员控告诽谤,并索赔高达200万令吉。讲师自嘲自己或许是首位既非政坛人物,也非网红,却因为评论火箭议员而接获律师函的普通人。
上个月,又一位行动党部长在面对媒体时,竟公然道德绑架选民,指责那些没有像他那样公开为灾民筹款的人“最好闭嘴”,更称任何质疑的声音都是“造孽”(Dosa)。这样的言论不但傲慢无礼,更流露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权力优越感。
而日前,还是行动党部长竟然公开表示,针对政府政策提出质疑的民众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这种言论不仅试图压制人民的言论自由,更显示出当权者对不同声音的极度不容忍。将法律作为打压异议的工具,恰恰曝露了他们内心的虚弱与傲慢。一个真正自信的政府,应当欢迎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通过法律手段来恐吓和压制持不同意见的公民。
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向来容易在聚光灯下被放大检视。这并非苛求,而是一种民主社会下的基本原则。因为正是人民赋予政治人物权力与地位,理应有权监督他们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政治人物享有优渥俸禄和特殊待遇,接受舆论批判,实属应尽之“名人税”。
然而问题来了,为何行动党的议员乃至高层在执政之后,频频被揭发出傲慢无礼,态度嚣张的丑闻?一句广为流传的格言或许能点出症结所在,“若想看清一个人的本性,就先赋予他权力。”的确,行动党执政前后的判若两人,已是事实。这个昔日自诩“为民请命”的反对党,执政后却似乎把傲慢的嚣张跋扈转投给原本的支持者,尤其是多年来寄予厚望的华裔选民。这个时候人民终于意识到火箭的火气原来并未消散,只是从昔日的政敌转移到了质疑他们的人民身上。
这种态度的转变,令人痛心。然而,行动党之所以能“忤逆”华裔选民而毫无顾忌,并非无本之木,而是有其政治现实作为后盾。这一切,全因他们拥有一个最强大的“助选盟友”伊斯兰党。只要伊党站在对立面,行动党便能轻松收割华裔选票。无论火箭的代议士在选区内如何无所作为和漠视民生,选民依旧因莫名的恐惧而不敢转向。“我不需要你支持我,我只需要让你害怕他。”这句政治操作的潜台词,已成为行动党在华社长期施加的“紧箍咒”。
“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在今日的政治现实中,隐隐透露出行动党对华社“牢不可破”的选票垄断。一旦这份垄断不再需要靠服务和诚意去换取,就只会滋生更多傲慢和冷漠。而如果你不明白为何这篇文章的很多部分要写得如此隐晦的话就代表你还没看懂这篇文章,请你从头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