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的东南亚之行,包括对马来西亚的访问,凸显了中国深化历史纽带、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巩固其在区域经济和安全事务中角色的意图。此次访问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希望通过合作与对话维持其在区域事务中的影响力。
美国的贸易政策已对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产生影响,为中国与区域伙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提供了机会。通过展现自身作为可靠贸易伙伴的形象,中国寻求深化与邻国的经济联系。面临类似贸易挑战的国家可能更愿意探索与中国的合作潜力。
然而,马来西亚应确保不损害其与美国的重要关系。未来几年,美国经济预计将保持强劲,其在全球贸易和安全中的角色依然重要。习近平的访问可能引起美国的关注并影响其贸易政策的调整。马来西亚可借鉴澳洲做法,保持平衡,避免采取可能被误解的立场。
马来西亚应避免仓促加入可能影响长期利益的区域或全球倡议,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与美国的贸易和安全合作。
在全球技术和贸易竞争中,马来西亚将面临抉择。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在经济、贸易和安全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这种支持基于长期的信任与合作。2024年,美国是东盟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在航行自由、国际法和安全海上贸易路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澳洲以平衡的方式回应区域合作倡议,避免完全倒向任何一方。马来西亚可从中汲取经验,采取灵活的外交战略。
区域合作与外交接触
东南亚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其南部侧翼,是食品、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通道,也是通往印度洋的门户和全球贸易的重要节点。中国的“极地丝绸之路”愿景旨在通过北极航线连接欧洲,优化贸易通道,但确保南部侧翼的海上贸易安全仍是优先事项。
中国在其全球倡议中频繁提及东盟,特别是习近平的全球安全倡议(GSI)和全球发展倡议(GDI),以展示区域支持。通过与东盟的紧密联系,中国寻求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应对常被描述为保护主义的国际环境。面对国内经济挑战,中国通过加强与邻国的贸易、优化供应链和巩固“一带一路”伙伴关系来追求多元化增长。
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影响了中国对美出口,促使中国采取双轨战略:与区域国家协调应对贸易挑战,集体应对问题;通过合作增强整体影响力。中国希望东盟国家在贸易谈判中保持协调,避免做出可能削弱区域合作的快速让步。在东盟建立贸易中心有助于缓解贸易壁垒,维持区域经济活力。
中国致力于维持东盟作为其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24年中-东盟贸易额达9630亿美元,超过中欧和中美贸易),这在全球经济调整中是关键基础。习近平的访问加强了与邻国的联系,表明中国在推动区域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年初的访问也为2025年底的东盟峰会奠定了外交基调。
此次访问与加强中国区域地位、鼓励东盟国家保持开放合作以及传递区域团结信息的外交努力相一致。通过经济承诺和高层接触,此访将中国塑造为可靠伙伴,与当前被认为缺乏领导力和一致性的美国形成对比。
欧洲在东南亚的日益参与也引起了中国的注意。欧盟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法国和欧盟领导人计划访问越南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选择。习近平的访问加强了经济联系,巩固了中国作为核心区域伙伴的地位。
民调显示,美国在东南亚的受欢迎程度略高于中国。此次访问部分旨在建立区域对中国的信任并维持合作框架。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在东南亚取得了进展,此访是中国巩固其区域影响力的关键一步。
审慎应对区域选择
马来西亚不应因贸易不确定性而仓促调整长期战略,优先考虑单一合作方向。从长远来看,马来西亚的安全和经济将受益于与美国的密切联系,尽管对美国政策的看法复杂。
马来西亚必须保持警惕,避免关税报复或全球“以牙还牙”机制。加入反美保护主义或规避制裁的努力将损害与美国的关键经济和国防联系。
替代合作模式需谨慎评估。美国在市场、投资和技术方面仍是马来西亚的重要伙伴。在全球技术和贸易竞争中,美国基于信任和质量的合作模式仍具吸引力,特别是在其国内政策调整之后。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兆美元,远超中国的18兆美元,仍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为维护国家利益,马来西亚必须承认现实:美国是经济、贸易和安全领域的关键伙伴。
美国还在保护南海油气资源和维护国际法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与美国及区域伙伴的平衡合作,马来西亚将实现更稳定和有前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