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邀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时代,我们身为人类还有哪些无可取代的优势?”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高情商”和“情绪价值”却多次被提及,成为大家一致认同的重要能力。大家不禁纷纷表达对身边的高情商同学的喜爱,欢喜之心洋溢脸上。

根据《牛津词典》,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指的是一个人理解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高情商者,通常在认知、管理自身情绪的同时,也能准确识别并应对他人的情绪,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情商包含四个关键要素:

自我意识:能觉察自己的情绪,并理解情绪如何影响思维与行为。
自我管理:能控制冲动与负面情绪,以健康方式调适情绪,主动面对挑战,履行承诺,适应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同理心,能理解他人需求与感受,解读社交情境中的微妙情绪线索。
关系管理:擅长建立与维系良好关系,有效沟通,激励他人,善于协作与解决冲突。

“情绪价值”是从“情商”中衍生出的新词,指的是一个人能够理解他人、具备共情能力。因此,懂得提供情绪价值,其实是高情商者与他人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情商中的“社会意识”与“关系管理”两个要素。

据《情商2.0》一书指出,人的发展由智商、情商与个性三者共同构成。然而,在当今高度强调绩效与量化成果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智商,忽视了情商与个性在学生成长和未来职场中的深远影响。

根据我的教学观察,那些在课堂上展现出良好沟通与协调能力的学生,不仅更容易吸收知识、灵活应用,通常也能在实习期间或正式工作场合中迅速适应环境。实习主管给予的高度评价,往往正是基于他们善于倾听、勇于表达,且能够与不同部门同事顺利合作的表现。相反,情商较低的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后,常常因缺乏换位思考和沟通能力而显得手足无措,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却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让人担忧。

情商并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被培养与提升的能力。其中,积极倾听是情商中的关键的出门技巧之一。它不仅仅是“听见”他人的声音,更是用心去聆听——以目光接触和肢体语言回应对方,并通过适当的语言总结与反馈,确认自己真正理解了对方的意思。真正有效的沟通,始于积极聆听,也体现于及时、得体的回应,这种互动才能建立彼此的尊重与理解。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构成了孩子情绪认知与表达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应有意识地强化软技能的重要性,通过设计鼓励主动表达、自我探索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与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在“微型社会”的真实互动中实践沟通、协作、领导与反思的能力。这些经历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知、提升情绪调节力,更能够为他们日后顺利地衔接和面对真实社会。

颜玉君

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语言暨应用语言学系(中文)高级讲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