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拜读《东方日报》,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语言暨应用语言学系高级讲师颜玉君的文章《红包:你例行公事地派,我理所当然地收》后也有同感,略评论两句,看看世道与我认同的价值观又有几何。
首先,我们要认识红包的意义。根据网路的资料,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的钱并非市面流通的货币,而一种类似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基本是给佩戴在身的。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著赐给孩子,多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而真正意义的红包,出现在民国年间。长辈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这是其中一种寓意,另种为压“祟”说白了就是保平安。
从以上基本讯息来看,长辈给晚辈红包的意义就是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健康成长,平安生活。
可是随著金钱主义至上的现代,伦理道德逐渐式微的今天,派红包多已缺乏感恩的心态及心理压力的一环。这无非也是现代世道没有很好弘扬感恩价值观,以及现代父母没有疏导正面意义价值观。例如,就常目睹父母在旁指引小孩要向长辈大喊“新年快乐、青春美丽,越大声红包就越大!”这是哪门子的祝福。难道不大声,就没红包吗?再来幼从亲影,父母就是身教欠佳,下一代价值观就跟著歪斜。
最后就是商业社会为了盈利,处处就是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样的影视渲染,利益怎么可能不至上呢?反而近期一个国油2025年的短片《留》,反而更应该多加播放。不再是父母给孩子红包,反而是孩子给养父母红包,给自己的亲生母亲红包,感恩她当年狠心留下自己受托予人,是为了远去谋生,创造更好的机会给下一代更美好的生活。当年孩子不懂,长大了就懂了。
利是若能变成《留》的意义多一点,大家看待红包的意义也会更加感恩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