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2日讯)中国浙江省的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在春节期间使用人工智能(AI)机器人播报“杭州新闻联播”节目,零失误率的表现引发热议。不少中国传播科系学生因此备感压力,决定报考研究所时放弃传播领域而改换其他学科。
台湾中央社引述中国红星新闻报导,今年春节期间,“杭州新闻联播”使用人工智能主播进行播报,期间零失误,不少中国网民十分惊讶人工智能主播的表现近似真人。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之下,中国从官方媒体央视到地方媒体,已有多家媒体机构推出人工智能主播。比如去年3月的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期间,央视财经新媒体以央视主持人孟湛东、郭若天为原型进行复刻的人工智能主播小东、小天,在主播台解答各类问题。
AI对传播影响尚不确定
报导指出,北京某大学一名传播科系学生小陈(化名)表示,看到近期许多电视节目推出人工智能主持人与主播,心理也有了压力。
她表示,过去以为练好台词,有个好学历、好模样,就能在电视台找份工作,但现在看来要补充学习的还有很多,而自己无法在精准念稿、识别文稿偏僻词、保持发音标准等优于人工智能,因此早有了读研究所要换专业的想法。
四川某大学播音专业的学生小张(化名)则认为,主播行业不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推广,提醒在学生应该学好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自身提升工作效率,但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采访写作等仍需真人完成。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分析,人工智能更大的优势是整合已有讯息,但新闻是面对未来的突发,思考未来的工作,因此并不会因为出现人工智能主播,就让主播乃至传统新闻行业职位大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