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历史悠久,自19世纪末至今已有两个世纪。这段时间内,华文教育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很多年轻一代对华文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认识不深,导致缺乏危机意识。有人认为华文教育可有可无,没有必要过于维护和坚持。

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的三大主要族群为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自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当时的华人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到了1920年,已经拥有多达494所华文学校。

目前,我国的华文教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国民型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以及华文高等教育学府。国民型华文小学属于政府管辖的学校,它分为全津贴和半贴津学校。

进入中学阶段后,国民小学和国民型泰米尔小学的毕业生主要进入政府开办的国民中学,包括普通中学、模范中学、全寄宿中学、技职与职业学校、艺术与体育学校以及宗教中学等。这些学校采用五年学制,以马来文作为主要教学语言。

国民型华文小学的毕业生,除了进入普通国民中学或国民型中学就读外,还有一部分会选择进入民办的六年制独中就读,并需要支付学费,不同独中的学费不一致。独中的教学媒体主要是华文,马来文和英文是必修科目,强调学习三种语言,学校保留著华族传统的文化特色,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中华文化。

我国的多元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语文学校的共存,这本应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因素,经常引发争议。

教育改革
        
我国的华文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在槟城创办的五福书院,至今已有超过两个世纪的历史。1961年颁布的教育法令后,一些华文中学宁愿放弃政府的教育津贴,坚持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成为独立中学已超过60年。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独中曾经遭受政府的压制和不平等待遇。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独中面临经费不足和学生数量逐年减少的问题,许多独中濒临关闭,有些独中的学生人数甚至不足数十人。为了解困,于1973年,各独中响应霹雳州九独中发起的“独中复兴运动”,进行了教育改革。

为了推动独中的发展,董总和教总于1973年成立了“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立中学运动工作工委会”,全面推动独中的发展,包括使命、办学方针、统一课程、统一考试、经济问题、师资问题、学生来源和出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在我国华文教育经历了风雨,但随著中国经济的崛起,中文受到了全球各国的关注,独中的境况开始有所改善,尤其城市一带的独中。      

由于独中是民办非营利的学校,不属于国家教育体制,主要由一群出资和出力的董事组成,没有得到国家教育部的经济资助,必须自筹经费以维持运营。为了发展和建设,独中必须由董事会和校长领导师生策划和组织各种筹款活动,到全国各地向社会人士募捐,以确保独中能够持续存在。

虽然,华文教育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面临了各种挑战,但它也是国家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身为华人子弟必须去了解它的历史由来,并珍惜前人为我们种下的根。

黄燕娣

教育工作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