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科技将文明一步步向前推进,但文明对我们及吾人下一代的影响并非全然是正面。譬如手机成瘾(Phone addiction)或说正是这扰人生活的“玩意儿”使人类成了奴隶,也带来了颇严重的“后遗症”症状。可怜许多“低头族”的情绪变得忧郁、沮丧、失眠、躁动不安,甚至严重到妄想等精神异常状态……还不知觉。

君不见连孩子们没了iPad几乎活不下去,带著耳机行走在大街上或乘飞机、地铁等公交的人们再也看不见和听不到擦肩而过或身边的人事物,含括航班飞行安全或列车在运行中重要的广播。甚至恋人情侣在浪漫的约会、一家人在共进餐饮时,也很难抗拒手机的诱惑。据知更有在如厕或洗澡时亦焦虑非常,仍“机不离手”呢!

难怪乎,日前,美国学者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宁愿选择被电击,都不要承受孤独。据悉,一些美国学者在弗吉尼亚州大学教授蒂莫斯·威尔逊的带领下,进行一项实验,目的在于试图搞清楚人们到底能承受多大程度的沉默和孤独。实验有逾800自愿人士参与,其中有男男女女、有老有少;有一般民众、大学生、文员、工人,也不乏高级知识分子。

参加实验者得在一个空房里静默地坐著15分钟,可以天马行空,惟不准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含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阅读或睡觉。

而几乎是全数参与者,不论性别和年龄,都向教授坦诚,他们受不住考验。

在另一阶段,学者让参加实验者作其一选择,即获得5美金但得继续孤独地坐著,抑或得到5美金但得感受强烈的电击。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绝大多数人皆不愿在沉默中难受,而选择了被电击。

威尔逊教授的结论称:“很少人能够只靠自己的大脑与意志来取悦自我,特别是当他们被专门要求这样做时。”言外之意,已经是孤身一人了,还要不得与外界联系,这根本就是噩梦……所以宁愿选择被电击一下。

清静独处是种幸福

没错,人们既能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同时亦要承受物质文明的苦果。这不是一个孤独的时代却可能是一个寂寞的年代。智能手机这玩意儿使得行动通讯跨入了另一个境界。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未能兼顾培养科技伦理素养,人们的“寂寞”也更甚了。

当人们甘当手机的奴民,人人机不离手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能“例外”?是以,上述研究结果,让笔者颇觉惊讶及匪夷所思,却不意外又略感合理。

个人的经历认为,“单一”可以是自由,也可以是孤独,亦可以是寂寞。每个人必然也有不同体认。然若能明了“清静独处是种幸福”,孤独并不代表会感觉寂寞,还十分实在呢!须知,生活的空间,需藉清理挪减从混沌到有序;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看清一件事:成长吾人的心路;看透一件事:成熟吾人的慧根;看淡一件事:放下吾人的心结;看破一件事:战胜吾人的理智。只要无愧于天,真真切切,“沉默孤独”有时候就是“淡定闲适”的代言,那又何妨?

人生必然有“缺陷”,所以无法要求十全十美。人生不可能没有懊悔,但吾人却可以减少后悔。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表明,因为某种特别因素,听取台湾及新加坡主治医师不约而同之忠告,笔者从不曾使用这“玩意儿”之余,还非常庆幸自己“因祸得福”也!这种大多数人相似而少数人“例外”的现象在某些事情上也如此。

独处的时光让人忘我,独处的时刻让人更加懂得充实自我,享受自在。懂得独处,懂得寂静的美好,孤独的洗练让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变得更愉悦、坚强而有勇气。

相信吗,唯有淡定,才能让吾人的内心安静下来,始能细细品味人生的万千滋味。浮华人间,人想要得到的东西太多了。人生一路走来,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责任感”,细细思惟,究竟有多少时间吾人能真正在与自己相处呢?

也许是与生俱来,譬如平日用餐时间,个人就不喜欢三五成群(按:一大班同仁聚在一起,易“说三道四”以及“搬弄是非”。不能够不慎呀!)亦不喜欢虚假的沟通。

寂寞会让人发慌、焦虑或消沉;“孤独”则是愉悦饱满的,更觉得平静。是选择性沉默(缄默),却是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带著一丝丝甜蜜。只要敞开心灵,即便是单一地踽踽独行,亦有山水为伴,并不寂寞。

我选择“独善其身”,因为我需要清静。

古元佑

文字工作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