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1962年次,经过所谓“不惑之年”,肯定已经形成完整的个人见解,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思惟果断。

与此同时,许是早年情牵华小及独中教育的关系吧,同时基于多种现实因素考量,乃靠孜孜不倦以及继续半工读完成专业进修(香港中文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后,愈是感受热爱“母语”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感恩我最亲爱的家人、家属;感谢所有曾经在关键时刻帮助过阿古的贵人,(是)您们展现了生命中的光和爱。还有“伯乐相马”,都让人感念而铭记在心。感谢生命中的“逆缘”与波折(感谢那些人):实在非常珍贵呢!让古谦卑自省,让自我变得更为坚实一些,也可以奋起。

事实上,逆境历经成励志,生命也是因为有起伏才有其价值,才会让人刻骨铭心。

半世人生。一切都看淡了,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只是有些惆怅。时间流逝得太匆匆,在自己近乎还未感觉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50几年的岁月却恍如弹指一挥间。想起老同学、老朋友,大概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吧?经历风雨后,各自感悟人生。

于阿古而言,该学的、该做的、该听的、该看的也已经历。面对生死、悲欢离合、成败得失等等这些人生常态,已经没了曾经年少的冲动、粗疏大意;也没年轻时那种闻功过而喜忧的情怀,有的只是如水般沉静的波澜不惊。人生有时难得“糊涂”,是解除烦恼的好办法;“大智若愚”,则是安顿身心的最佳妙方。

永不放弃精神力量

半世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然物外,尘化于心。对世事,看多了听多了经历多了,看惯了听惯了经历惯了,一切“静观自在”,顺其自然则心平、则祥和。对于时空,生命于弹指间,人人都一样,最终仅是一个“过客”而已!来的偶然,去是必然。无论前尘多少往事,都化作了云烟。

半世人生。想起弥勒佛“有容乃大”。无论高低胖瘦美丑一律,自然就最好。惟“惭耻”之心才是佛性,就能够切实的去实践智慧、信仰、道德。知道如何分辨善恶好坏。所以佛经云:“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庄子.秋水篇》有云:“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纳之。”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历经半世纪人事,偶感人生有“磨难”,世事常无定,人谋不可全。但在涉过生命凶险急流的洗礼及沉淀之后,即使世事多艰,创痛终究会在回忆中凝成美丽“明珠”。

再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些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际遇中,可谓是有事必有缘。管它喜缘、福缘、善缘,恶缘等等,学会随缘,才能自在一些。

吾人凭信心行事之余,也别忘佛陀的叮咛:“以戒为师”——日常生活中处处严守戒律,时时小心谨慎,留意自己言行是否违背诸佛菩萨的教诲,才不会迷于世俗。

凡有接触或研读佛学者,必然明白,吾人都是带著妄想与业力而来,惟有透过“佛教教育”及修行,让生命的水流创造出大方向的改“道”,否则这一期的生命“祸福”就将循著固定的轨迹(业力)走了。

就阿古个人经历,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正向的“种子”要得到滋养,四成靠“运势”,六成靠努力。虽然有“生命中的低潮期”甚至“沮丧”的时刻,但悠然保持“锲而不舍”、集中精力“干实事”;时时感恩,凡事要看光明面。生命中蕴藏著无数的“缘”,惟懂得“缘”的艺术,尤其如果能谦恭低调的去善解“逆缘”,总是命运重要的福源。

仅以本文献给自己“不惑之年”,半世人生。并以“‘元’首存浩然正气,‘佑’保永世喜康宁。”勉励(不放弃雕琢人生)。

古元佑

文字工作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