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为了立即安抚孩子的情绪,就会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罢了”,可是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妥协处理,孩子到最后会学到什么?

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一位妈咪泡了奶给两个孩子(姐姐4岁,弟弟2岁),随机把奶递给他们,弟弟先拿到奶,结果姐姐大哭“我要成为第一!”

妈咪坐在她面前告诉她:“好了,妈妈听到了,我知道你想成为第一个,你很生气,因为你没能成为第一,没事,生气和沮丧的时候哭喊是可以的。”

听了妈咪的一番话,姐姐慢慢停止哭泣,然后妈咪问她:“妈妈能做些什么让你开心吗?”姐姐回答:“我要成为第一,我想要你再给弟弟倒一杯牛奶,然后先给我,我的牛奶,再把牛奶递给弟弟。”

妈咪:“姐姐,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妈妈不能那样做,因为如果再为弟弟做一杯牛奶,他可能喝不完,牛奶就会浪费掉。”

然后又回到了原点,姐姐再次开始哭闹,然后一直哭闹,妈妈告诉姐姐:“妈妈能做的就是,我保证明天我会先把牛奶给你,你可以成为第一个。”

姐姐说:“不不不! 我现在就要,我现在就想成为第一个!”

于是妈咪坐在那里陪著她,让她哭喊这一切持续了大约45分钟!45分钟!(我相信很多家长3分钟后就发火了 )

孩子哭到外婆从房间出来了,外婆:“发生了什么事?”

妈妈:“我先把牛奶给了弟弟,但姐姐想成为第一个,所以她很生气。”

外婆:“蛤?就因为这样?我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她竟然哭成这样。”

妈咪跟外婆说:“不,妈妈,不是‘就这样而已’,对她来说这件事在她这个年龄阶段是很重要的。这是她的秩序敏感时期。如果我现在敷衍她,当她长大后,有了问题她不会再来找我了,因为她会觉得我只会把她的问题当作小事看待。到那时她就不会来找我了。现在或者将来,对她来说,这都是很大的事情。”

整个过程妈咪非常的冷静,到最后妈咪抱著姐姐,姐姐也冷静了下来。冷静下来后,孩子的左脑开始能运作了,逻辑思维慢慢回来了,开始会分析对错了,也开始接受明天重新来过,重新再试试看拿第一,然后终于结束了……

几个重点值得大家一起去学习:

1. 妈咪完全没妥协
很多家长为了立即安抚孩子,重新创造机会让孩子成为“第一”,满足孩子当下的欲望,可是如果这样的方法妥协处理,孩子到最后学到什么?
“只要哭大大声就赢了!”,结果家里的闹情绪越来越多,会出现恶性循环。孩子在外遇到挫折也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2.妈咪很耐心+稳定的情绪
处理孩子的情绪,最重要是先稳住自己,因为妈咪的耐心和稳定的情绪,陪伴在孩子身旁,让孩子从一开始的失控大闹,到慢慢平稳下来。如果妈咪也发火,恐吓威胁打骂,结果孩子学到什么?学到以暴制暴?

3.孩子的每件事都是大事
今天可能是一罐奶,明天可能是因为一块小饼干,后天因为比赛谁先下楼梯,在我们眼中这些芝麻蒜头小事,在孩子眼中都是大事。
今天我们不去理会孩子的小事,以后孩子就不会告诉他的大事。

4.耐心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说道理
每个人发疯时都是不逻辑的,都是想不到答案的,被右脑控制住情绪。千万不要在孩子发疯哭闹时讲任何道理,不要跟他讲我们之前答应过什么,没有用的,只有当冷静下来后,左脑才能慢慢开始运作,才能开始讲道理,才能去复盘刚才发生的事情,这个道理也适合运用在大人。

育儿就是个父母自我修炼的过程,先稳住自己,才能接住孩子。宁愿我们现在的过程一地鸡毛,好过孩子长大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情绪波动,导致生命各个方面一堆堆的鸡毛,叫你的另一半也学起来。

陈威汕

人称Dr.Shane,生物学博士,科学育儿专家,马来西亚首位将基因科技引入儿童教育的科学家。在2024年荣获《世界青年成就纪录》。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