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安华日前在国会回答提问时关于华小礼堂禁酒的言论,虽然在民意反弹和内阁会议后迅速U转,宣布不执行,但值得人民关心的是,这一次风波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争议,而是又一次温水已经加热的迹象。

在我们这个国家,一次又一次同样的逻辑和剧本在上演,政治人物提出一些保守或荒唐的主张,先是有民众抗议、然后主张暂时搁置、择日再提,然后反对声音变小、渐渐沉默,然后开始习惯,最后就变成常态、甚至变本加厉。让人民渐进式的退让,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政治的倒退,往往不是直接的突然爆发,而是从一次又一次看似“可以理解”的小让步中开始的,让步的先例不断打开,而社会也习以为常,回不去之前状况的时候,那就意味著,已经覆水难收。

1969年“513事件”后产生的新经济政策(NEP),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被解释为拉近族群差距的必要手段,五十多年后,土著政策打著社会平衡措施的旗号,已演变成结构性的歧视或特权政策,在政治上却是高度敏感和难以被触碰的禁区,这正是覆水难收的政治现实。

1980年代,全球伊斯兰化浪潮来袭,时任首相马哈迪为了对抗保守势力,成立宗教部门、强化宗教法庭,推动国家伊斯兰化政策,宗教势力抬头,世俗和自由派式微,开启了我国政治里“宗教竞争“的常态化,成了今日保守化困局的根源。

类似的轨迹也出现在政党合作上,伊斯兰党曾经是非穆斯林社会的票房毒药,然后开始有政党为与伊斯兰党合作寻找合适的政治理由,描绘为“务实之选”,然后,社会不再惊讶于任何政党与伊斯兰党的合作,当这些惊讶消失,新的常态就取代了旧的禁忌和底线,政党之间界限也随之消失。

所以,安华的禁酒言论或许只是短暂的风波,但却反映著马来西亚政治继续倾向于保守和宗教化的倾向,内阁决定的U转并不代表警钟已经解除,人民必须警惕,当政治人物不断试水温,而社会又不断原谅,那他们到底是在修正错误,还是在逐步重塑人民的底线呢?

近几年来,从演唱会限制、服装规范再到华小礼堂禁酒风波,一步步收窄公共空间的自由和多元性,很多人沉默,告诉自己“要务实”、“要稳定”、“给政府时间”,其实这都是让热水继续加温,覆水倾倒的那一刻,将只有沸水。

李荣健

关注时事,参与政治,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事总得说理。不好口舌之争,唯有以文字明志。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