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尼克·马朱利(Nick Maggiulli)在他的新书《The Wealth Ladder》(财富阶梯)中提出的观点,恰好前几天大马国家统计局刚颁布了《2024年家庭收入调查报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累积财富的最佳指标,其实就是收入。这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数据揭示的真相往往朴素得惊人。
统计局将大马家庭的年收入分为10个区间(D1-D10),一起来看看:

虽然高收入不保证致富,但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位富裕人士,都曾在职涯的某个阶段拥有过高收入。研究人员也发现,收入与储蓄率有著强烈的正向关系,这道理就像水库的水位,进水量大,蓄水量自然就高。对于刚起步的年轻人、资产不多的穷人,甚至是正在为退休金奋斗的中产阶级,收入就是那根最根本的支柱。
若是没有足够的盈馀(收入-支出),任何资产配置的讨论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好比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在财富累积初期,这件“对的事”,就是专注于你的薪水单,而不是你的投资组合。
你在大马财富阶梯的哪一级?
了解现实,是做出正确决策的第一步。马朱利在书中用美元划分了财富的六个等级,但为了更贴近本土,我们不妨将其换算为令吉,并依循“每个等级的门槛约为前一个十倍”的核心概念,绘制出大马版的财富阶梯:
等级 1: 净值<1万
等级 2: 净值1万–10万
等级 3: 净值10万–100万
等级 4: 净值100万–1000万
等级 5: 净值1000万–1亿
等级 6: 净值>1亿
那么,全马约821万个家庭,在这座阶梯上的分布究竟如何?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官方机构如统计局或国家银行,并未精细公布家庭净值的具体数据。不过,综合莱坊 (Knight Frank) 的《财富报告2025》、瑞银集团 (UBS) 的《2025全球财富报告》、公积金局会员储蓄分布等权威报告,我们仍能拼凑出一幅轮廓(基于现有资料的推估分布,请注意这并非官方精准数字):
等级 1: 约213万户(约占总体 26.00%)
等级 2: 约287万户(约占总体 35.00%)
等级 3: 约262万户(约占总体 31.95%)
等级 4: 约53万户(约占总体 6.46%)
等级 5: 约4万户(约占总体 0.50%)
等级 6: 约8755户(约占总体 0.11%)
晋升百万身家,年收入需达到多少?
知道了身处的位置,下一步就是设定清晰的目标。我们可以参照国家统计局的收入分位数,为财富晋级这件事,计算出一张明确的“通关地图”。
想要从等级二晋升到等级三(净值10万令吉),你的家庭年收入必须触及D7阶层,中位数约为11万2116令吉(月收入9343令吉);而想要完成从等级三到等级四(净值 100万令吉)的关键一跃,你则必须挤进D10的顶尖行列,年收入中位数高达25万7100(月收入2万1425)。
这些数字反映出人生的奋斗三部曲:第一个阶段,身处等级一、二的朋友,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努力工作,想尽办法提高你的主动收入;第二个阶段,晋升等级三的朋友,收入依然重要,但你的思维必须升级,像经营一间企业那样经营你的个人财务,开始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将投资与副业视为你个人公司的不同业务部门。唯有如此,才能为第三阶段的财富等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条被验证过的高效高薪路径
既然提高收入是重中之重,那么问题就变成了:该怎么做?这并非漫无头绪的寻觅,马朱利发现,高收入者往往遵循四条独特的道路。这些路径并不能保证成功,但高收入往往集中在这些领域。所以,如果你想增加收入,可以考虑以下其中之一:
销售:它的回报与你创造的营收直接挂钩,顶尖的销售员收入甚至能超越传统高薪的医生与律师。
技术/分析技能:在这个由科技驱动的时代,无论是软体工程、数据科学还是金融分析,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依然享有高昂的市场价值。
高等学位/专业证照:这是一条相对稳妥的路,在法律、医学、金融等行业,专业资格至今仍是通往高收入潜力的可靠敲门砖。
创业与建立事业:这条路风险最高,但潜在回报也最大,这解释了为何财富阶梯顶端的家庭,过半资产都在自己的事业里。
老萧自己也是透过“专业证照”与“创业”这两条路径,才实现了收入的跃升,这切实地证明了路径选择的重要性。
所有高薪路径的底层逻辑:杠杆
这四条路径看似不同,但若深究其内核,会发现它们都指向同一个底层逻辑——杠杆(Leverage)。这就像一种思想上的转变,你不再认为工作只是安顿肉体的饭碗,而是寻找一个能让效益最大化的支点:
销售,杠杆的是“人际关系与信任”,你用说服力去撬动客户的决策和公司的资源。
技术,杠杆的是“程式码与系统”,一行程式码可以服务上万名用户,一个模型能优化上亿的预算。
学位与证照,杠杆的是“信誉与整个行业体系”,你用一张证书,撬动了社会对你专业度的信任,得以进入受保护的高利润领域。
而创业,杠杆的则是“他人的资本与他人的时间”(Other People's Money & Other People's Time),用融来的资金与雇用的团队,去实现一个远超个人能力的愿景。
当你理解了杠杆,你就不会再满足于“做销售”或“写程式”,你会开始思考:如何最大化我的杠杆效益?一个销售总监,不只靠自己,而是透过建立销售系统来杠杆整个团队。一个技术创业者,不只写程式,而是建立平台让千万人来使用。这才是真正能让收入实现指数级增长,从而跨越财富阶梯的关键。
先专注于升级你的“能力”,才能升级你的“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