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津贴课题大概是本周最能够牵动国人的课题,除了国人纷纷去更新晶片有问题的身份证,而造成国民登记局大塞车外,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网红、社团都纷纷的在计算300公升的汽油在不同车款上可以行走多少公里,并且比较最新的津贴模式比起现在可以再省下多少钱。政府也大肆宣传最新的政策可以为国库省下多少钱云云。
然而汽油津贴的议题中,大家都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国人民需要消耗这么大量的汽油?今天政府要设定新的汽油津贴模式背后的原因是庞大的津贴已经对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汽油消费的源头是我国的私人汽车使用量,我们为何需要每个人都开车上路?大量的汽车造成的问题对国人来说早已熟悉不过,然而我们却无法摆脱这个情况。
除了汽油的消耗,每天因为塞车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拥车后的因为汽车故障所需要支出的维修费、每年的保险费、汽车折旧成本以及万一发生交通意外所需要承担的损失等,这些都是目前拥有汽车的国人无法摆脱的支出。这些支出不只是造成经济上的消耗,更对大家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因为车贷破产的新闻时有所闻,付不起修车费而将车子遗弃也大有人在,而这些也早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会问题。
目前政府推出的汽油津贴方案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并没有从根本去处理问题,忽视了我国的汽车数量与各种因为汽车使用所衍生的社会问题。
政府的目的是要降低政府津贴汽油的金额,除了推出新的补贴模式外,更应该从根本去思考如何降低国人的汽油消费,减少大家使用汽车的现况。事实如果有更好的通勤方案,绝大部分的司机都宁愿放弃开车,选择当乘客,既不需要耗神开车,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休息放松,更可以省去各种开车所需要承担的成本。
所以还是希望政府能够从根本去思考汽油津贴的问题,除了推出新的津贴模式外,也应该设计新的配套,减少国人对开车的需求。如将节省的汽油津贴用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将国民从司机转变成乘客,这一来不只是可以减少汽油的开支,更可以解决一系列因为大家都开车带来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