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愈来愈难教。性格上倾向自我、自私,只在意对自己有利或可快速获得快乐的事,对周遭的事物反而漠不关心,对了解社会不太感兴趣,更甭谈有什么人文情怀。造成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专家把原因归咎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有者认为是现代父母的三观发生了变化所造成。

面对学生上课不专心的问题,如何有效去破解,去引导学习兴趣,这是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挑战。有专家分析,这是当前青少年过度追求“奶头乐”所致。透过综艺节目、电子游戏会让人瞬间释放多巴胺,很容易得到快感,并且很容易上瘾,经不起诱惑者很快的消耗了意志力和麻痹思想,忘记奋斗对自己的意义,对学习提不起劲。日子久了养成容易接受现实,追求安逸的心态,著重获得瞬间的快乐,无视快速沉沦带给自己在学习上的障碍,自己成了温水中的青年蛙还浑然不知。

相反的,忍受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甚至还有些痈苦,经过一番努力取得学习成果,这时脑里来从得释放内啡肽所得到的快乐,是一种跨越障碍、逾越痛苦得到的成就感所带来的一种快乐,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巨大乐趣。不易得轻易到,但却能持久。

很多家长并不懂得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差别,多巴胺会瞬间让人快速得满足,快速反馈的快乐感就是上瘾的根源,是孩子沉迷于玩手机的元凶。不少年轻父母也是机不离手的“低头族”,对孩子沉迷于玩手机的习惯自然也失去了约束力。身为家长的理应让孩子明白,吃不了学习过程的苦,就等著面对在将来生活上与工作上的苦。

追逐脑中释放多一点多巴胺而放任自己,其实是踏了别人设下的陷阱。苹果手机设计大师乔布斯生前从不给孩子使用IPAD,周末在家里教孩子数学与历史知识。许多电子游戏设计师的孩子根本不接触游戏,因为设计师深知这种游戏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无形的诱感轻而易举的就会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

读过这么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年少不经事,懂事已中年。在无知的年龄做了选择,在懂事的年纪承担后果。拿最好的青春,换最深的教训。纵有千般慨与疚,但无岁月可回头。”看来学校的教不会的只好等待让社会来教。

郑名烈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