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月,原本应该是全民团结、庆祝国家独立和多元和谐的时刻,然而巫青团阿克玛之流的政客,却逮住了商家和华小误将国旗倒挂的事情,他们好像发现了威胁国家安全的惊天阴谋,口诛笔伐、大肆渲染,以捍卫国家尊严为名,对当事人穷追猛打。
倒挂国旗的严重性,取决于当事人的动机和背景,如果只是无心之失,政党或政府机关应该提醒和协助改正,而不是去羞辱当事人、政治化该课题;若查明当事人真的是有意为之,有侮辱国旗的目的,那就依法处理。
此次事件,原本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公共教育机会,却被政客当成了政治武器,用来制造声势、刷存在感,让他们显得“爱国”。然而他们的做法过度偏激和霸道,让人觉得他们不是真的在维护国旗尊严,而是借机表演他们那廉价和形式化的爱国主义,用粗暴的动作和语言,换取政治利益。
在国庆月挂国旗,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庆祝和参与国庆的方式,但误挂国旗,却被政客和政府机关放大成严重的大错,这似乎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出发点,让一个本来想要表达“爱国”的人,被扣上“侮辱国旗”的罪名,转眼成了“罪人”,经此一事,人民没有变得更热衷参与爱国活动,反而更害怕甚至不屑参与。
政治人物之所以喜欢炒作这种课题,因为它们成本低、风险小,却能够收割极高的政治效益。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他们迅速塑造自己是“国家尊严的捍卫者”,顺便转移公众对政府和政党不满的注意力,仿佛国旗事件比通货膨胀、司法危机更为重要、更值得关注。
相比起一个不小心倒挂国旗的人,那些刻意煽动种族情绪,挑拨族群关系、制造社会分裂的政客,才是真正破坏国家的罪人;这些人用语言和行动去撕裂我们的国家,那才是对爱国精神最大的猥亵。
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是,在社会中兢兢业业的普通百姓,因误挂国旗而被大肆鞭挞,挑动族群对立的政客却活跃在政治舞台,甚至在扮演“民族英雄”,即讽刺,又可悲;这也不禁让人想起18世纪英国诗人塞缪尔·约翰逊的名言:“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缺乏政绩与道德的政治人物,只能用“爱国”来掩盖自身的无所为与失败。
倒挂国旗可以是错误,可以被适度惩罚,但爱国不是乱扣帽子、不是制造敌我,而是要关心国家真实的问题:教育是否公平?经济有没有发展?制度有没有改善?如果政客真的爱国和尊重国旗,那就应该把精力放在这些领域,而不是在国旗课题上无限上纲,大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