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他明年将修完博士学位,替他感到高兴之馀,也对他说,“那你可以考虑去更大的机构工作了。”岂料,他却说不会即刻辞职,而是会在原公司多呆1年,以免让上司觉得他很无情。
我听后忍不住提醒他,“公司是让你工作的地方,不是讲感情的地方。”
在我20多的职场生涯里,已经目睹太多残酷的事实,即便员工对公司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只要一旦惹怒公司领导层,或者行事风格令上司看不顺眼,又或者公司评估后认为他已不再具备“利用价值”,那员工很可能就会被请走,甚至被“逼走”。
毕竟,公司聘请、调动或裁减员工,主要是根据“需求”而非“感情”。管理层在做出人事决策时,通常只看员工能否继续为公司带来效益,很少会顾念员工曾经投入的青春、时间和心血。
更甚的是,有些资深员工并非毫无建树,而是公司认为他们的薪资偏高,效率不如年轻时,继续聘用只会加重公司的成本,在权衡利弊之下,公司往往选择职能接近,但资历较浅、薪水较低的年轻人来取代他们。
一名男子日前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描述他亲眼目睹公司如何逼退资深员工的手段。他说,该资深员工已在公司服务40年,但因年龄增长,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于是管理层便想办法让老员工主动辞职。
他表示,管理层先把老员工调到很重体力活的劳动部门,然后再针对老员工无法完成的目标不断地施压,最终老员工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主动辞职。
我的一名友人也曾遭遇“软性逼退”,比如上司特地在下班时段致电问责、不断地否定他所作的全部工作成果、不时以电邮指责他工作素质欠佳、不给予合理调薪等手段。友人感受到管理层已经对他下了“逐客令”,继续做下去也毫无前景可言,于是选择主动辞职。
其实,若管理层拿不出合理的理由炒掉一名员工,那公司就必须支付赔偿金,而“软性逼退”的手法正好可让公司剩下赔偿费,因此许多管理层倾向采用这个精明计算的手段。
身为公司庞大机器中的小螺丝,员工实在不必因为情分而对公司恋恋不舍,将公司视为成长平台而非归宿,当发现成长停滞或遭遇不公时,要果断规划下一步,此外,我们也应趁自己还有选择权、有市场价值时,为自己谋划未来。否则,一旦年老体衰,被公司像垃圾般丢弃,那时候就真的欲哭无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