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发避孕套是否意味著鼓吹性开放?试想,你原本就秉持婚前不发生性行为的观念,但在某个活动上收到一个免费的避孕套,你会因此而萌生要与人发生性关系的念头吗?
日前,拉曼大学(优大)双溪龙校区学生代表会在校园内举办“性别平等周”活动,期间因为派发避孕套而引发争议,甚至有团体在网上发起联署,要求学生会停止有关活动。
“性别平等周”旨在提升性别平等意识,为性教育提供一个开放讨论的平台,探讨的议题包括性病防治、性教育、月经贫穷等,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权利与处境,打破不必要的羞耻感与恐惧。
在东方社会里,性往往被视为禁忌话题,许多家长不愿主动与小孩谈论性知识,认为小孩长大后自然会懂。但现实是,孩子身边可能存在心怀不轨之人。一旦孩子缺乏基本的判断力,就可能在遭遇性骚扰或性侵时不知道如何反应,也会在对方的威胁与哄骗下而不敢求助,最终默默承受身心的伤害。
更何况,青少年怀孕已不是罕见的事,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对避孕与性行为的后果一无所知,也不了解怀孕会对自己带来什么影响,有者甚至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产子,进而发生遗弃或伤害婴儿的悲剧。
性知识的缺乏,不仅可能导致怀孕,也会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卫生部副部长拿督鲁卡尼斯曼近日指出,从2020至2024年期间,在18至19岁大专生当中,发现共有1091宗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例,其中2024年就占了222宗。
虽然副部长没有指明大专生感染HIV病毒的途径,但有研究显示我国大专生性行为更早发生。
博特拉大学(UPM)人类生态学院社会科学与发展系讲师莫哈末慕扎希博士,于今年1月在巴生谷、雪兰莪及布城一带,让500名大专生参与一份题为《高等教育学府HIV病例上升:检视高风险行为因素、防范措施成效及保障年轻世代健康与福祉策略》的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一些受访者在完成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后,因好奇而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
由此可见,我国的性教育尚有待改善。因此,优大学生关怀社会议题的举措值得肯定,我们不应因避孕套就否定学生举办活动的良好初衷。
人们应摒弃“教导安全性行为就是鼓吹性开放”的误解,反之应以下一代的健康与安全为出发点。毕竟,预防胜于治疗,唯有正视性教育,才能避免下一代因性无知而陷入危险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