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在国内商民针对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大税务,和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和上诉庭主席悬空时刻,首相安华选择坐上飞机到欧洲和南美洲访问,这个时机对还是不对?首相的在很多场合都拒绝做出回应,算是以民为本的政府应该有的表现吗?
你别看安华平时很多话,懂得邀功,偶尔还会懂得扮可怜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可是,每次遇到大是大非的课题时,就会选择回避,不是在面对记者时不回应或者堵住记者的询问。再不然就上演选择性失忆症,直接避开。
希盟的支持者或许对我这么说会有意见,我就拿大马教育文凭(SPM)优异生进入大学预科班来说好了。是谁当著全国的家长面前答应,只要SPM考生考获10A就保证可以顺利进入大学预科班。这个承诺才行走一年就出事了。
大家回想下,在这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A-不算A的时候,做出承诺的首相有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厘清政策上的混淆?我只想说,如果真的没有A-不算A,内阁又何必要做出决定和宣布A-是A呢?
回答我朋友的提问,回顾整个争议的过程,从民间到司法界,再从政府相关部门到国家王宫,都有针对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与上诉庭主席两大高职悬空的问题做出回应,国家王宫甚至还尝试通过劝告让这个争议降温。但首相安华呢?
从出访3国期间到回国后几天,安华都是静静不出声。在“司法真空”课题和SST税务发酵期间出国,本来就引起很多人的不满,首相越选择沉默,我只能说安华对这些课题的没有作为,说明他不愿意承担责任而选择在风头火势时刻逃避。
到今天,国内各大行业代表和公会已针对扩大SST税务范围引发的后遗症,向政府提出减免呼求。但首相安华呢?有没有马上展现爱民如子的做法,即刻针对民间和商界提出的疑问给予解答?答案是,没有!
以前安华反对前朝政府的消费税(GST),说这个税务机制对很多人都不公平,所以就决定以SST来取代GST。开始的时候,好像还真的是无伤大雅。后来,政府不断扩大范围,连以前不征税的苹果和橙都被列入征税名单。
跟民间脱节
我还记得首相曾经这么说过,扩大SST税务范围并不会影响绝大数的人民,就套用他很喜欢用的数据,85%的人民不会受影响。结果呢?摆平了苹果和橙,消除了椰枣和新年柑不会被征税,人民才发现文具既然也被纳入了征税名单内。
无论是SST引发的争议或者司法空缺,人民是愿意给政府时间去处理,但是,我必须提醒政府,尤其是负责帮部长出谋划策的高官们,不要跟现实和民间脱离太远,大家都是贩夫走卒,扪心自问,难道只有富豪有用A4纸吗?
从无端端被列入SST扩大税务商品范围的失误,再看东姑麦润与阿邦依斯干达退休三周后才来处理接班人问题,政府是真的失职了。政府未能如惯例在大法官退休前敲定继任人选,确是失误失责失信予民。
政府在处理很多高官委任上缺乏敏感已经不是第一次,“司法真空”不应该发生。为了维护三权鼎立和司法独立,三权相互制衡的局面必须被捍卫和建造。我还是那句话,这是我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核心原则,必须被捍卫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