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总会长魏家祥先在MYKIOSK课题炮打房屋和地方政府部,接著在液化石油气津贴课题瞄准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最近更是在大学预科班和大学收生课题剑指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
连续几个课题下来,双方的文告战和记者会多番交锋,一方不认输,一方不罢休,人民除了看得眼花缭乱之际,也越来越搞不清楚马华公会,到底在团结政府内是扮演怎样的角色?
当政府一些课题大胆做出调整后,特别是近期在大学预科班让全部10A资优生自动录取,就有一片的“谢谢马华”声浪出现在留言处,不禁让人思考,说出这句话,到底是真心道谢,还是暗藏讽刺?
写出“谢谢马华”的背后原因,让我大胆假设有以下几类人:
第一,当然是马华党员。
马华从2008年大选开始,名声就一片滑落,直到2022年大选硕果仅存2位国会议员。长期以来,马华除了在国阵里当家不当权,就是对贪腐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导致民怨四起。这次在一些课题能让政府U转,让马华党员过往在社交媒体上吃的亏,一鼓作气觉得能挺起胸膛,纷纷留言“谢谢马华”,希望借此向人民证明马华尚有影响力。
但是,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是否能真正转换成大选中的选票,还有待观察,关键在于马华是否能持续保持温度,让选民愿意给马华公会一次机会。
第二,对行动党失望的人。
做反对党就铿锵有力,当执政党就闷不吭声,这是坊间对行动党的其中一种声音,不能被忽视,必须被正视。他们会怀疑,到底当初投给行动党的一票是否投错了,或是未来依然还是要含泪投票?
然而,这些人以前主动“剿灭马华”,现在主动“谢谢马华”,未必是真的要支持马华,而是要给行动党一个当头棒喝的提醒——所有的支持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只要无法坚守理念做出改革,或是有重蹈覆辙马华在国阵的懦弱无为,选民随时能够转向支持别的阵营。
第三,要马华退出团结政府的人。
自团结政府成立以来,马华公会就呈现一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双重身份,既要享受政府源源不绝的资源,又要表现出批评政府的姿态。这一波“谢谢马华”,就似乎要暗讽马华——“你骂政府骂得太好了,不如去当反对党?”,或是“马华骂政府比做政府好,干脆做反对党比较好吧?”。
说不定,“谢谢马华”是另一层的反讽意味,就是说这些有问题的制度和政策,还不是当年马华搞出来的?就是因为你们当初的坐视不理,逼得我们现在必须尝到这些“恶果”。
我一直觉得,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键盘侠们都是健忘的。网络话题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任何的讨论热度都是像龙卷风般席卷了一轮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以,这一次“谢谢马华”的操作,说不定只是一时兴起的热潮,毕竟要打出这四个字的成本太低了,也未必是发自内心认同马华,纯属一波跟著潮流走、闹著玩。
接下来的沙巴州选,将是一场真正的考验。马华如何突围上阵沙巴的州议席,然后“谢谢马华”又能换来多少选票?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