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一篇食家写的文章,对臭之美食的诠释用了“只有天堂与地狱,没有人间”这句话,在写这篇文章时,想不起作者是谁,所以就去谷歌找作者,结果没找到,但反而发现“没有人间”早就是臭味食物界的经典注解。
不过,“没有人间”听起来太负面,像是直接宣判食物死刑,反而“只有天堂与地狱”这句话,很好的刻画出喜欢与不喜欢的纯粹,没有灰色地带。
嗅着臭,吃着香的代表作有很多,榴梿、臭豆腐、螺蛳粉,绝对是三大天王级别。大家都熟悉:鼻子抗拒,嘴巴投降,一入口反而香气爆棚、魂牵梦萦,但这课题很多人聊过了。
我今天想聊的是另一种臭,就是你觉得臭,他人觉得香的那种,榴梿勉强也在这个范围内,因为我挺喜欢榴梿的,但也真的受不了“榴梿嗝”或是密室的“梿榴遗香”,尤其是吃完榴梿后不小心打个嗝,那个味道简直是高浓缩毒气弹,这种攻击是无形的,也是无敌的。
言归正题,你觉得臭,他人觉得香的例子,在我这里应属羊肉,我不吃羊肉的原因是因为其膻味,我是真的觉得臭,但我有很多朋友觉得香,每次听人家说这羊肉不膻,结果我一试膻得差点归西,“上当”的次数多了,我就不再相信“这羊肉不膻”这句话了。
不是人家故意骗我,只是对他们而言是真的不膻,甚至有些人还觉得不够“羊味”。
其实膻味不止羊肉有,所有肉类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味”,只是我们觉得那是“香味”,所以忽略了。我有个朋友不吃猪肉,他的理由很简单:“我觉得猪肉臭。”这就像我觉得羊肉臭,让我开始反思,我是不是也曾用自己的标准笑过别人的“挑嘴”?

再举个例子,我觉得皮蛋真的香,尤其是流心的,但我有一位朋友受不了皮蛋的味道,有一次还受不了的去厕所吐了很久。
我朋友也无法解释他为何受不了皮蛋的味道,所以这是一个谜,一个身体的自然反应,与生俱来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臭豆,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我不讨厌它,但也不爱它。对我来说,它是“无感型选手”,不会主动点,但也不会躲,尤其是炒虾的时候,那股虾香藏都藏不住,所以我负责吃虾,朋友负责吃豆,一盘双赢,皆大欢喜。
不过,吃了臭豆去小便,那是连尿都臭的尴尬。

对了,我朋友觉得叻沙及虾膏也很臭,他说像垃圾水泡酸菜,但偏偏我觉得特香。怎么说呢,可能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对他人来说,可能是水沟味,对我们来说,这是鲜香酸甜。
有时候我们在写食评时,常会被问:“这道好吃吗?香吗?”但我觉得这些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味觉这件事,不只是主观,而是超级主观,还带著原生记忆、身体反应与文化背景。有人吃皮蛋会想吐,有人吃榴梿会发光;有人觉得臭豆是神物,有人闻了羊肉就想逃。
这不是你输我赢,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地图,有人靠近天堂,有人沦入地狱,只有少数人,才能在这条“臭气路线”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人间。